关于2010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1-06-21 09:15 来源: 市财政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东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东阳市2010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改善发展环境”的工作主题及“落实到位年”的工作基调,认真履行财税职责,积极应对复杂的财税经济形势,充分发挥财税支撑保障引导作用,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优化财税收支结构,切实加强社会民生保障,不断深化财税管理改革,超额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财政收入任务。同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397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8.5%,同比增长28%,剔除不可比增收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8%(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一)。其中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3.8%。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支出2475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7.7%,比上年增长31.5%。剔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卫生改革等不可比增支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6%。(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二)。

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0425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1%,同比增长38.5%。剔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卫生改革等不可比增支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3%。(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三)。

2010年全市完成基金预算收入50254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 98.9%,同比增长67.8%(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四)。基金预算支出49120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6.3%,同比增长81.2% (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五)。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的收支执行结果,由于省财政对市县财政的年终结算工作尚未完成,所以收支结余数还不能确定,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测算,预计可望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一)完善扶持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共减免和优惠企业所得税8536万元,减征社会保险费1828万元,减免困难企业税费4480万元。二是整合财税奖扶资金。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好经济竞赛、企业技改、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影视产业、政府特别奖等各类奖励扶持资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年共安排企业奖励扶持资金17250万元,其中工业经济扶持资金4776万元,商贸服务业3394万元,影视产业补助资金7951万元,其他扶持资金1129万元。

(二)优化收入结构,做大地方财政“蛋糕”。

依法履行财税法定管理职责,坚持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大力组织收入,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实现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强化税收管理。践行“抓大、评中、定小” 税源管理思路,抓好各税种的征管。推广应用电脑版普通发票,创新实践“以票控税”。全面试行营业税差额征收管理办法,加强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出台了《个人出租房税收管理办法》,加强租赁性房屋税收征管。二是加强社保费征管。出台“双定户”工伤保险登记办法,扩大了社会保险费征缴范围。调整社保费结算政策,推行企业缴纳社保费个人部分“自行申报”。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继续实施土地出让金宗地核算。推广运用国土出让金收支管理软件,实现财政、国土、人行信息共享。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存量调结构、增量调方向、增量调存量的办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一是坚持教育优先。201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达65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范围,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在前两年化解义务教育债务75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顺利完成剩余3900多万元债务的化解任务。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共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99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6%。出台《关于建立社区(村)劳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共投入资金10900多万元。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所有低保、五保和“三无”对象等特殊困难救助对象实行零起点按比例医疗救助。全面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扶助体系。落实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财政补助政策,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共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2278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2010共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190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出台《东阳市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统筹安排好支出重点。财政投入资金1900万元,用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推进农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民饮用水、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直补资金的发放。投入530万元建设社会治安监控点。五是支持抗灾救助。安排1400万元用于支持四川灾区灾后重建,安排援藏援疆资金1000万元。六是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公益文化投入,设立人均3元的文化活动经费。支持东阳剧院、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重点项目建设。七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市重点工程建设。成功发行“10东城发债”国债资金12亿元,支持我市红椿巷旧城改造、第二自来水厂和卢宅建设。安排“三城同创”专项经费2000万元,推进“三城同创”工作顺利开展。

(四)稳步推进改革,完善公共财政运行体系。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快推进“三个子”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行财政组织机构改革。成立预算局、预算执行局、财政监督局,搭建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新的管理框架。二是完善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部门基本支出管理,健全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提高公务员津补贴水平、事业单位福利待遇、企业退休人员物价经济补贴。加强部门项目支出管理,根据部门项目支出管理规定,加大对专项资金清理和整合的力度,进一步盘活结余资金,将部门结余纳入预算统筹。出台《关于加强镇乡财政预算编制和年终结算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出台《东阳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试行办法》,顺利开展6家市级预算单位试点工作。加快财政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提高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开展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优化存款定期转存方案,促进财政资金保值增值。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2010年共开展了教育、农业、卫生、社保、交通等多个行业33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2.2亿元。做好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差额补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开展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和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回头看”。组织完成近三年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重点清查项目资金13.53亿元。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协议供货管理,开展政府采购供应商网上注册登记。六是深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清理核实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加强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开发并运行政府性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政府性债务变动实行动态监控。七是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和国有资产监管。创新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机制,优化经营者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经营者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2010年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我市财力底子薄,民生支出不断加大,地方财力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我市财政供养人口较多,基本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45%左右,一直居高不下,支出结构优化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单位缺乏系统、规范的项目计划,项目支出进度缓慢,造成部分项目不能实施或宽打窄用;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财政抵御应急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和人大监督的要求,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财政管理等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当前财税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不稳定及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但世界经济发展将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东阳自身看,我市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金华、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化解,基础后劲不断增强;人文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人心进一步凝聚,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建筑业、影视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显现,“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的效应不断发挥,这些都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拉动我市经济在新一轮发展中再度崛起。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反映在财政上,减收增支的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收入方面:一是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复杂,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的拉力在回归平稳;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居民消费缺乏来自收入增长和抵御通胀的支持,增长难度较大。国家继续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房产税收的减收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出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将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通货膨胀导致企业原材料、工资等成本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减少。二是国家在实施和完善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将可能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建筑安装、交通运输行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将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预计将减少地方财政收入13900万元。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减免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建筑安装企业外出业务经营所得税改为在项目部所在地预征0.2%等政策,都将较大程度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四是国家将继续推行节能减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对我市工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支出方面:由于教育、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绩效工资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一是公务员津补贴调整、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提高、离退休待遇提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标准提高等,预计增支6900万。二是教育方面,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义务教育段公用经费的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职助学扩面等,将增加支出3400万。三是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低保户标准提标扩面等,将增加支出900万。四是医疗方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等,预计增加支出11600万元。五是农业方面,实行农村住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农村安保等,预计增加支出5800多万元。六是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设备投资的奖励比例,扶持重点商贸、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支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等,预计增加支出6000多万元。

按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计算,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约为21000万元,实现地方预算收支平衡难度仍然较大。

(二) 201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对今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1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东阳崛起,实现全面小康”的“十二五”总体目标和实施经济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011年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原则:一要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原则。实事求是的编制好收支预算,确保实现收支平衡。二要坚持民生为先原则。预算支出的重点放在全面改善民生上,切实保障民生投入。三要坚持“结构优化”原则。整合财政资源,优化收支结构。四要坚持“科学化、精细化”原则。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奠定基础。五要坚持“硬化预算约束”原则。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年中原则上不再追加。

(三)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总体盘子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结合2010年国家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变化等因素,2011年的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拟作如下安排:

拟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2306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5%,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2%。(分项目收入预算见表六)。按体制计算全市财政可用资金约为200800万元(包括体制收入、体制返还、固定结算补助、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营业税增收上交返还奖励等),2011年省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4400万元,运管、公路段、质监等单位由省转移支付纳入市级预算编制安排支出5200万元,上年结余资金安排支出4800万元,以及收支平衡的原则,拟安排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1520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14.2% (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七),其中:乡镇财政按体制测算安排4500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26.8%;市本级为17020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11.3%。(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八)。

拟安排2011年基金预算收入52327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1%(分项目收入预算见表九),基金预算支出525599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3.1%(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十)。

三、201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扩大发展成果、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主题,以“一个工程五个年”为工作抓手,突出财税“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管财”五大职能,充分发挥财税服务转型升级的支撑、保障、引导作用,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生财有道,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一是大力扶持我市主导产业和主要功能区建设。以新能源、节能降耗、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重点,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产业的倾斜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快推进“六六”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支持各产业功能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支撑平台。加强节能减排和土地等集约利用,大力支持生态文明经济建设。二是加强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木雕城、建材城、家具城、国际缝制机械市场等各大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影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三是落实好财税优惠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减免税费、增加支出、财政贴息、优化服务等多种手段,推动企业发展空间拓展和平台建设,为广大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聚财有法,确保财税收入持续平稳健康增长。

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及时开展经济税收分析,测算税制改革对我市经济税收可能带来的影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坚持“五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抓大、评中、定小”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广应用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软件,全面加强营业税分行业、分税目税源管理。深化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完善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一体化征管制度。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健全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征管。在依法依规征收的前提下,科学把握好组织收入的力度、节奏和方向,合理把握好收入的总量和结构,不断提高收入质量。

(三)用财有度,稳步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位置,使增量财力重点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统筹安排支农资金,认真落实扶持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财政政策,保障村庄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农村饮用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保障教育投入。全面落实教育支出法定增长要求,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扩面、中职实训、示范专业建设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推进教育服务均衡化。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行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工程,改善学校硬件环境。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事业。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扶持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推进村级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平台建设。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加大廉租房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标和各类群体的待遇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一步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四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支持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确保住院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好我市医疗体制改革有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五是严控行政成本支出。落实好中央、省、市有关增收节支、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因公出国、公务用车购置、公务接待费等实行零增长,努力控制行政成本。

(四)理财有方,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三个子”公共财政管理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将原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深化综合预算改革,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二是全面推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2010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的基础上,将除乡镇以外的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本级与乡镇财政分配体系,取消“镇财市管”的镇乡财政管理模式。继续实现财力适度向基层倾斜,加大中心镇及类似乡镇的城镇化建设力度,改善镇乡街道办公条件。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四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无预算不采。进一步完善协议供货管理,促进全省联合采购向联合监管的转变。配合省厅推进车辆控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五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六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以民生支出为重点,逐步扩大绩效评价范围,稳步推进项目绩效目标管理,逐步建立事前明确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实施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有机结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项目立项和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社会监督,做好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七是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核监督,重点加强事前、事中的审核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八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偿债责任,严控债务规模,降低财政风险。做好“10东城发债”国债资金的管理。

(五)管财有效,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东阳先锋”创先争优、争当“五事”干部等活动,搭建干部展示才华和实现价值的平台,组织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训,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创新业绩考核、干部任用选拔机制,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和工作效能,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财税组织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流程再造”工程,推进纳税服务志愿者、纳税人之家等个性化服务,促进财税速度、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继续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权力运行规程,增强干部拒变能力,确保财税队伍安全。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加快东阳崛起、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收入组织,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篇,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东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