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轩(1885—1954),名锡濂,号亦仙,南马紫溪人。
民国初年邵逸轩就活跃于京城画坛,1920 年前曾在北平师范大学和国立北平艺专任教国画课。1923 年在邵飘萍办的《京报》任美术编辑,继为“艺术副刊”编辑。任职期间常向京都文化界人士孙伏园(副刊主编)、鲁迅等人约稿。
邵逸轩先生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工书画,善山水、花卉,是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后移居台湾, 弟子众多。1926 年后的一段时间,曾在京与美术大师齐白石、王梦石、张大千合作国画。邵氏独与白石老人交往深厚,曾见其1933 年的题画之句:“白石山翁与余相交甚笃,学问道德素所钦佩,而画学尤为特著……”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曾颁给邵逸轩艺坛成就华夏一等奖章。
1932 年,在京独办“邵逸轩国画研究所”,以举办个人画展或卖画为生,为当时京津著名国画家之一。七七事变后回东阳,任民教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返居北京。中央文化部收藏了他的十多幅国画精品。
逸轩之子邵小逸从齐白石先生习画,深得白石翁笔墨精髓。逸轩先生之女邵幼轩自幼受尊翁邵逸轩先生启迪,又得齐白石、王梦白、王雪涛诸前辈亲炙,后拜张大千先生为师并私淑张书旂先生,专攻花鸟虫鱼。所绘作品,清逸脱俗,简约而有韵致;尤擅牡丹。迁居台湾至今,先后任教于台北师专和新竹师范学院,是当代台湾画坛中的著名女画家。其牡丹画作自然高雅,在海内外有“邵牡丹”之美誉。
【主要参考文献】
《东阳市文化志》
中华博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