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2-02-21 09:20 来源: 市财政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2012年2月19日

东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东阳市2011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东阳崛起、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经济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和"乘势而为开好局"的工作基调,坚持"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秉承"实、稳、优"财税核心价值,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惠民生、促和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953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7.4%,比上年增长23.5%,剔除不可比增收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97%(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一)。其中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22%。

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305096万元(考虑教育分析评价指标考核要求,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券16000万元作暂拨款安排),为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3.3%。剔除不可比增支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13%。(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二)。

2011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245810万元(考虑教育分析评价指标考核要求,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券16000万元作暂拨款安排),为调整预算的96.7%,同比增长20.3%。剔除不可比增支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62%。(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三)。

2011年全市完成基金预算收入65488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3.7%,同比增长30.3%(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四)。基金预算支出57179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0%,同比增长16.4% (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五)。

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的收支执行结果,由于省财政对市县财政的年终结算工作尚未完成,收支结余数还不能确定,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上级有关规定测算,预计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结余为5.9亿元左右,其中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3.89亿元左右,净结余100万元左右,可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一)充分发挥财税导向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6690万元,减征社会保险费1625万元,减免困难企业税费5117万元;将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提高到2万元,全市共2.5万纳税人受益,减轻纳税人负担1100万元;落实新个人所得税法,将起征点提高到每月3500元,共为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2000万元。二是兑现各项企业奖扶资金。以市委、市政府"一个工程五个年"为抓手,努力筹措资金,安排经济竞赛、企业技改、外贸出口、影视产业、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等财政奖补资金26910万元,设立企业困难临时周转资金3000万元。

(二)不断规范组织收入管理,着力壮大可用财力

坚持依法组织收入,以规范、效率、效益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税收管理规范年"活动,夯实征管基础。启动《税友龙版》新征管软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好个人出租房税收征管工作,逐户核实个人出租房信息,纳入税友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推广新版机打发票,强化以票控税。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加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税源清查。开展社保费汇算清缴,加强社保基础信息的清理。继续实施土地出让金宗地核算,保障土地出让金及时征收入库。

(三)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税惠民力度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打造"民生"财政。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达884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完成省政府对东阳教育投入分析评价目标考核的要求。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渠道,保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650元和450元;实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范围;出台《东阳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财政安排800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共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1541万元,比上年增长8.2%。扩大就业资金受益群体和支出范围,推动"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社区(村)劳动保障和救助站日常工作经费及聘用人员所需经费,保障了各镇乡(街道)、村级平台的建设和运转。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和低保家庭定期复核机制。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共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8777万元(其中基金中列支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出台系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基本实现全市各类人群医保全覆盖。四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2011年共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23629万元,比上年增长23.7%。以加大水利投入为重点,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734万元,着力建立多渠道筹措支农资金机制。推进支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探索支农资金分配方式的改革,实现项目资金有机整合。支持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两区"建设以及中低产田改造等;全面推开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财政投入3000万元惠及66个村。五是支持抗灾救助。安排援藏援疆资金1000万元。六是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公益文化投入,支持农家书屋、特级综合文化站、"广电惠民"、送书送戏下乡等文化重点项目开展。七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第二自来水厂、垃圾填埋场、廉租房等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安排"五城同创"专项经费3000万元,推进"五城同创"工作顺利开展。八是坚持厉行节约。压缩一般性支出,控制行政成本和 "三公经费",开展公车专项整治。

(四)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推进"三个子"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一是着力构建一个完整的政府预算编制体系。出台《东阳市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试行办法》、《东阳市公共财政预算编制试行办法》、《东阳市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等八个管理办法,真正体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公共财政管理要求,构成一个完整的综合预算管理体系。将除学校收费以外的所有原纳入预算外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根据收支性质,分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和基金预算内管理。二是开展镇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镇乡(街道)设立财政(财务)办公室,实现了镇乡(街道)财政新的管理模式。出台了《关于完善镇乡(街道)财政体制的意见》,调整乡镇(街道)税收增收奖励办法,充分体现"发展快、多得益"的政策导向。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在全市228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开展财政专户清理,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既定的政策、资金落到实处。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对环保、水利、卫生、教育、文化、交通等30多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1亿多元。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改进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政府采购预算75951万元,实际政府采购63482万元。进一步完善协议供货管理,开展社会中介代理机构考核。六是深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完成对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的审计。上线运用政府性债务管理统计软件,将所有政府性债务纳入系统管理,对存量债务与新增债务进行动态监控,并每月上报政府性债务情况。建立偿债准备金4000万元,增强抵御债务风险能力。七是规范国有企业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出台《东阳市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目标考核暂行规定》,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做好木雕城资产评估等改制工作。对国有公房出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强化公房出租监管。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当前财税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强市名城"的关键一年。从东阳自身看,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4334"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培育已初显成效;建筑业也持续快速发展,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商贸服务业亮点纷呈,专业市场群基本建成、影视旅游快速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拉动我市经济发展。但是,我市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金融环境趋紧、外贸出口减少,区域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收入方面:今年刚性减收因素较多,增收动力减弱。主要是房地产业及传统产业等对财税收入的贡献率继续下降,新兴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经济增长和财税增收的支撑力。土地出让收入预期将大幅下降。中央将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地税诸多税种是减税重点,与已经出台的减税政策形成叠加减收效应,主要有以下几项:个人缴纳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上调,预计减少税收5200万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预计减少税收6000万元。

支出方面: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一是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水平调整等预计增加基本支出10000万元。二是公检法装备配备更新预计增加支出1200万元。三是教育文化方面,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小学校车购置、普高中职助学扩面、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校舍建设等预计增加8800万元,才能完成教育投入分析评价考核的要求;文化投入要增加500万元才能达到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四是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标、生态葬法补助等,将增加支出1640万元。五是医药卫生方面,医药卫生体制及公立医院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差额补助及设备补助、城乡社区公共卫生人均保障标准提高、义务教育段教师纳入医疗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等,预计增加支出12690万元。六是三农方面,实行农田水利重点领域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平原绿化、强塘固房、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兑现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等,预计增加支出2300万元。七是支持企业发展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设备投资的奖励比例,扶持重点商贸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做大做强等需安排资金3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00万元。

(二) 201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对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2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突出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与2012年我市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并使地方财力最大化;支出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投入,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完善综合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和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组成的综合预算体系。

2012年预算编制的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要按照"保吃饭、保运转、重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编制好支出预算,确保实现收支平衡。2.坚持"统筹兼顾、结构优化"原则,要整合财政资源,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3.坚持"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原则,要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夯实预算公开基础。4.坚持"强化约束、规范调整"原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追加。

(三)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总体盘子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结合2012年国家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变化等因素,2012年的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拟作如下安排:

1.拟安排地方财政收入为27072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3%,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0.8%。(分项目收入预算见表六)。按体制计算全市财政可用资金约为270000万元,包括体制收入、体制返还、固定结算补助、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营业税增收上交返还奖励等242854万元;交通、质监等部门支出基数下划5400万元;省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11146万元;历年结余资金56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拟安排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0000万元,比上年实绩(不含省市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增长10.6% (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七),其中:乡镇财政按体制测算安排53000万元,比上年实绩同比增长8.6%;市本级为217000万元,比上年实绩(不含省市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增长12.2%。(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八)。

2.拟安排2012年基金预算收入332960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49.2%(分项目收入预算见表九),基金预算支出335932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47.1%(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十)。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01000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56.46%;土地出让金支出20100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下降55.33%,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预期将下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2840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32.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284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下降27.4%(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十),主要原因是2011年因执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浙人社发[2011]221号文件,收缴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退伍军人等相关人员的保费共5.1亿。

3.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2012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共计389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251350万元,其中:重点新建项目10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20688万元;重点续建项目25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47940万元;重大前期项目39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13460万元;一般新建项目217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145244万元;一般续建项目28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16168万元;一般前期项目70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7850万元。

4.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2011年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6861.11万元;2012年拟安排负债收入计划133100万元,负债支出计划133100万元;扣除到期还本利息24210.92万元,2012年净新增债务108889.08万元;2012年债务余额预计为355750.19万元。负债率为9.88%,债务率为79.07%,偿债率为6.8%,三项考核指标均控制在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5]5号《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及其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范围。

三、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促进全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标的实现。

(一) 以"调结构"为主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贯彻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有关清费减负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和差额征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依法及时做好困难企业减免税,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扶持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大影视旅游、商贸物流、建筑业总部经济等发展。落实汽车、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

(二)以"稳增长"为目标,确保收入平稳增长

密切关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房产税改革试点等重大税制改革进程,结合我市实际,提前分析、预测相关改革进一步实施可能对地税收入、征收管理及行业经济等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及早制定应对预案。依托"信息管税"提高征管效率,进一步完善以"抓大、评中、定小"为抓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办法,加强营业税分行业分税目税源管理,积极推进营业税差额征收,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持续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做好新车船税法实施工作。强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推广应用新版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管理,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三)以"惠民生"为宗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扩大受益范围,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认真落实促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省教育投入分析评价考核的要求,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确保教育投入达到目标比例。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积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增加财政文化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力保障机制,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各类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整合,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加强社会保障村级平台建设,推动农村居家养老工作进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提高新农合等筹资标准。继续支持"三农"发展。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大力推进"两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连片整治工程等,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四)以"促改革"为动力,推进财税管理创新

完善财政制度体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综合预算改革,编制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资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的全口径政府预算。试行预算项目库管理,进一步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继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进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积极探索绩效跟踪与监控,完善项目评价实施体系,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推进厉行节约和预算公开。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成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细化其预算编制,部门"三公"经费实行零增长。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扩大预算信息公开范围,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做好"三公经费"适时公开工作。

(五)以"提效能"为中心,全面加强财税队伍建设

继续深化财税文化建设,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围绕财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财税干部自我发展"两个需要",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交流、激励平台。健全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 注重干部的实绩、能力与发展潜质。挖掘身边干部的闪光点,使干部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激发干部内在动力。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使勤政廉政善政成为干部的一种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收入组织,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东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