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3-04-05 09:25 来源: 市财政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东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东阳市2012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和"乘势而为开好局"的工作基调,遵循" 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督"的理财原则,秉承"实、稳、优"财税核心价值,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惠民生、促和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105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1.2%,比上年增长25.7%,剔除不可比增收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8%(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一);其中税收收入277321万元,比上年增长26.9%;非税收入23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23%。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39242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6%,比上年增长28.6%。剔除不可比增支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4%。(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二)。其中:教育支出1189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5%;科技支出17849万元,比上年增长48.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055万元,比上年增长3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49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医疗卫生支出35030万元,比上年增长47.3%;节能环保支出17146万元,比上年增长38.3%;农林水事务支出29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交通运输支出17074万元,比上年增长48.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8284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8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5%。

2012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33180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4.6%,比上年增长35%。剔除不可比增支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9%。(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三)。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的收支执行结果,由于省财政对市县财政的年终结算工作尚未完成,收支结余数还不能确定,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上级有关规定测算,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

(二)全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完成基金预算收入36339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9%,比上年同期下降44.5%(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二是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下降28.6%,主要是上年集体企业退休人员、退伍军人等人员补缴养老保险使得上年基数较高,以及2012年部分工业企业减征2个月养老保险。

2012年基金预算支出40553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1.1%,比上年同期下降29.1% (分项目执行情况见表五)。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下降。

2012年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三)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我市政府性债务年初数为24.72亿元,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中,年底余额要求控制在35.8亿元内,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分别控制在9.68%、88%、5.97%以内。2012年底,我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6.62亿元,其中直接债务26.37亿元,担保债务0.25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年初计划数范围内。由于2012年财政决算数还未确定,2012年底实际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还不能准确计算。按目前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看,预计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均能控制在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5]5号《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及其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范围内。

二、2012年预算收支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以优化收入结构为目标,做大财政收入总量

2012年我市积极应对房地产业减收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坚持依法规范征收与实行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可持续增长相结合,确保收入增幅和质量双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收入规模再创佳绩,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2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收入总量实现了新突破。二是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9.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92.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收入总量的增长和收入结构的优化,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财力支撑。

(二)加大民生资金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民生支出为296321万元,比上年增长30.5%;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75.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一是继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校舍维修改造等基建项目投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提高100元;购置电脑、多媒体等设备6000多套,提高学校硬件水平;设立1000多万元教师培训经费,专项用于教育培训。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中职)的学生资助体系。顺利通过省政府对东阳教育投入分析评价目标考核。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49万元,加大了促进就业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加强社保基金审核发放工作,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方式,逐步化解基层卫生院债务。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业合作医疗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构建起全民医保体系。四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深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强塘"工程、农民饮水安全工程、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

(三)加大企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把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作为财税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财税引导和杠杆效应,推动地方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涵养财源,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一是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小微企业税费优惠、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税费减免等政策,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调整和规范。2012年共为企业减免和减征税费13400多万元。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企业奖扶政策,努力筹措资金,共安排经济竞赛、企业技改、金融企业贷款奖励、外贸出口、影视产业发展基金、专业市场培育资金等财政奖补资金52900万元。三是落实增投资扩内需政策,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000万元,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家电汽摩下乡和以旧换新财政补贴工作,2012年共发放补贴4400多万元。

(四)坚持科学理财,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深化综合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完善定额标准体系,深化部门零基预算。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在巍山镇、南市街道开展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逐步构建"一站式"乡镇公共服务新格局。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市所有综合预算单位全面推开公务卡改革。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对卫生、教育、交通等多个部门30多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超过1.5亿元。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整治。

三、财政预算执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我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整体良好,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重要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

(一)收入方面:从收入增长结构来看,主要来源于影视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的税收,来源于工业企业的税收增幅较小。其中影视产业税收,按照我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要专项用于支持影视产业发展,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对地方实际可用财力而言,贡献度较低。此外,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房地产业对财政增收贡献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实体经济的景气度虽有所回升,但对财政收入的增幅贡献也只能保持在正常水平内;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落实国家各项税费减免政策,都将会给财政收入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二)支出方面: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等仍需要保持较大的支出力度。特别是在更高起点上满足民生需求的难度不断加大,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都需要增加较多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债券进入还贷期,财政资金调度压力加大。2012年预算执行中,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离退休人员补贴水平提高、公务员津补贴人均增资等人员经费增支1亿多元;教育、农业、科技等支出要实行法定性增长,特别是其中教育支出,近两年都比上年增长三成以上;社会保障医疗方面,为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促进就业和贫困人群救济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以及医药卫生改革投入,使得2012年社保医疗支出比上年增长40%以上;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奖扶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2年扶持资金比上年增长96.6%。随着各项支出需求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刚性不断增强,财政收支保平衡压力加大。

四、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强市名城"的重要一年。结合2013年国家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变化等因素,2013年的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拟作如下安排: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计划

2013年拟安排地方财政收入为33718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2%,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0%。(分项目收入预算见表六)。按体制计算全市财政可用资金约为36388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37180万元加上上划中央税收返还收入27000万元、一般预算转移支付收入28672万元、提前下达专项性转移支付补助16082万元、其他资金调入5000万元,扣除上解省财政支出86934万元,计算可用财力为327000万元,再加上上年结转36881万元,全市财政可用资金为363881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拟安排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388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2% (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七),其中:乡镇财政按体制测算安排56000万元(含上年结转),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5.7%;市本级为30788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4.5%。(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八)。

2013年年初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7952万元,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22496万元,达到法定增长比例。2013年年初预算安排教育支出118682万元,比上年增长7.1%,剔除2012年教育支出不可比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1.1%。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计划

2013年拟安排基金预算收入349235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3.9%(分项目收入预算见表九),基金预算支出350005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下降4.1%(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十)。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00000万元,与上年实绩相同;土地出让金支出200000万元,与上年调整预算相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2430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下降3.6%(分项目支出预算见表十)。

(三)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

2013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共计426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381962万元(财政直接支付152272万元,财政授权支付229690万元),其中:重点新建项目15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61000万元;重点续建项目10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12800万元;重大前期项目37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30400万元;一般新建项目237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207750万元;一般续建项目68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68412万元;一般前期项目59个,财政预算投资额为1600万元。

(四)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

2012年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66174万元;2013年拟安排负债收入计划169820万元,负债支出计划169820万元;扣除到期还本利息30820万元,2013年净新增债务139000万元;2013年债务余额预计为405174万元。负债率为9.93%,债务率为88.28%,偿债率6.71%,三项考核指标均控制在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5]5号《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及其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指标范围。

五、2013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财税职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促进全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标的实现。

(一) 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在扶持政策上,紧紧围绕我市"强市名城"战略,按照"给得起"、"可操作"、"有实效"三个原则,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支撑体系,深入研究良性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处理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放水养鱼"的关系,重点扶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行业企业,促进财源建设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扶持重点上,坚持以推进"五大中心"、"两大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全域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白云专业市场群集聚发展,支持镇乡(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等。在扶持方式上,通过落实好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财政贴息奖补、优化服务环境等,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支持企业发展。

(二)实现收入稳定增长,确保财税平稳健康运行

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结合新一轮财政体制,做大做实做优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蛋糕,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将涵养税源和依法治税相结合,健全地方税收保障机制,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进一步健全数据采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五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税友龙版》信息系统,强化数据集中管理和运用,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强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推广应用新版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管理,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三)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协调社会发展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领域,确保当年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特定就业补助、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完善城镇居家养老政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加强医疗机构财政财务管理监管。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学校基本建设财政保障水平,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实行职业教育免费入学,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支持"三农"发展。积极培育农业产业特色村等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连片整治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

(四)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深化综合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编制体系,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按照"保吃饭、保运转、重民生、促发展"的原则,加大农业、教育、科技、社保、医疗等民生投入,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支出。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展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规范公务支出行为和标准。做好财政性资金的存贷挂钩考核。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特别是项目支出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民生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稳妥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全面推开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乡镇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成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细化其预算编制,部门"三公"经费实行零增长。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扩大预算信息公开范围,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做好"三公经费"适时公开工作。优化财税服务,加强财税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各项财税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收入组织,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东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