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建设的建议》 | ||||||||
|
||||||||
![]() 市政协委员陈宵是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生。天天与小孩打交道的他在日常接诊中发现,如今特殊儿童(主要指发育落后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得不到一条龙式的服务。 “我们对吴宁街道东岘社区、千祥镇和画水镇0-6岁的700多名婴幼儿进行发育情况筛查来看,约有10%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此外,陈宵还从市残联获取到了一组数据:2012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市0-8岁持证残疾儿童就有151人,其中智残62人,精神残疾(孤独症)3人,多重残疾25人,其他残疾61人。 据陈宵介绍,普通幼儿园没有能力接收这类特殊儿童,接收了也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且这类特殊儿童大多有自卑心理,很难融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中。“这导致了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被拒在普通幼托机构门外。同时,家长还是要在医院和学校之间两头跑,费时不说,更费精力。” 在看到这个现象后,他立即分赴各地开展了调研。据他调研得知,目前较为知名的特殊儿童群体学前教育机构,全省仅有两家,分别为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浙江康复医院。“特殊儿童更应被关注,不让他们游离于社会边缘。”陈宵告诉记者,今年两会期间,他希望通过《关于我市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我市能建立一所集康复、医疗、特殊教育、培训、科研于一体的事业机构,让全市的特殊儿童尽早接受学前早期教育。 “针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特殊儿童早教工作。”同时,陈宵还建议政府层面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对经费投入、人员编制、课程内容、教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市特殊教育学校每周都会开设职业教育、综合实践、技能培训等课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