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人力社保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工作导向,突出“保民生、促和谐、强服务”三大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谋大事、做实事、解难事,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我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9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到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6638人(任务:118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33人(任务:330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17人(任务: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64%(任务:95%)。电子社保卡签发率25.2%(任务:15%)。引进大学生12139人(任务:92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83人(255人)、博士研究生40人(任务:40人),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新增高技能人才3327人(任务:2800人),新增副高级职称458人(任务:450人)。
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50623人,比上年末增加19536人,其中参保缴费241169人,离退休10787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14987人,其中参保缴费人员207858人,领取养老金107129人;工伤保险参保253580人,比上年末增加71589人,其中建筑工伤参保64986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9183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9345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24056人,其中待遇享受人员5831人。全年依法受理工伤案件2399件,认定工伤案件2237件。组织12次劳动能力鉴定,完成1656人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液化气销售6000多吨,销售额2200万元,上缴税金300多万元,智能角阀专用钢瓶在全市推广使用,大力推广多功能防爆安全阀。
5月22日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伤保险走进就业扶贫基地”普法宣传活动在东阳横店东磁启动,省人力社保厅刘国富副厅长、金华人社局褚惠斌局长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11月13日国家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张文淼司长到东阳调研,对东阳市仲裁院实体化建设、仲裁文化建设及联调中心、网上调解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推广东阳市基层调解仲裁工作经验做法。我局新闻宣传工作成绩突出,全省排名第一,被国家人社部办公厅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单位。9月,我局被省人社厅等四部门表彰为第五轮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暨双爱活动先进集体。特别是四篇信息专报得到省和厅领导批示。一是成岳冲副省长在东阳市改革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专报中批示:请省卫健委阅;二是成岳冲副省长批示:东阳市医共体在全科医生专业化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值得各地借鉴;三是朱从玖副省长在东阳市“社银联通”服务企业和百姓专报中批示:请金融局阅;四是省人力社保厅刘国富副厅长在东阳织密工伤保险五张网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的专报中批示:东阳的工伤扶贫及工伤保险工作措施扎实、作风务实、成效显著,体现了尽职尽现的工作精神,值得全省各地借鉴学习。
二、2019年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市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一总要求,全面抓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各项工作,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局系统全体党员干部通读精读“两书一章”等书目。在局大楼9楼新建党建园地,按照“六统一”要求,建立了规范化、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进一步营造学习教育氛围。局班子先后组织开展了守初心担使命集体承诺、调查研究、上党课、听取意见建议、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召开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等规定动作。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在支部内上专题党课,谈学习体会。局系统中层干部参加了全市机关干部中层干部报告会。局系统每位党员干部参加了1次以上志愿服务,为群众办了实事好事,提出了1条以上推动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在主题党日中进行了集中交流。各党支部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开展了党员“党性体检、民主评议”。经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基本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
(二)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事项颗粒度细化,职工工伤认定、社会保障卡挂失、社会保障卡信息变更等颗粒化事项已改造到位并对外公布。落实“无证明城市”要求,取消证明材料20项。推进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公布32个子项的服务指南,部门间办理业务三天内有回音。“五办”比例全面完成,128个事项网上办开通率、掌上办开通率、跑零次率、材料电子化率都已达到100%,其中47个民生事项已100%实现“一证通办”;所有事项累计法定时限压缩比已达88.04%,其中91项事项办事类型为即办件,即办件比率为72%。积极推进退休、社保关系转移、简易工伤等“一件事”改革,配合推进逝者身后事、退役军人等一件事改革。
(三)深入推进人才增量提质。在东阳市内举办人才交流大会56场,2658家次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推出岗位68292个, 进场应聘27942人次,登记15987人,达成就业意向9951人。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等人才集聚地组织51场人才招聘活动,引进各类人才1943名。与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五所高校建立人才智力项目合作,合作高校增至30所。举办“2019年东阳籍优秀学子家乡行”活动,66所知名高校的101名东阳籍优秀大学生报名参加。出台《东阳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试行)》,有力推动外来人才在东阳安家落户。开展教育、卫健系统高级职称自主评聘,组建自主评聘评审委员会,规范评价标准和流程,完成东阳中学等7家单位的自主评聘工作。出台《东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考核办法》,填补了我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考核申报空白。开发专技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新人才政策、证书查询方式。出台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待遇激励措施,取消初期工资规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直接按照明确的岗位兑现岗位工资。继续对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农林水科技人员实行薪级工资浮动。新增智能门(锁)、光电、新能源汽车等八大重点行业和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两个专项为321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范围。以“专技服务及企业百千万”为抓手,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同时,突出我市建筑、工艺美术和影视文化三大重点产业,改革人才评价办法和评审模式,首次采用现场面试直评、驻外企业视频面试直评、电话视频面试直评等模式开展现场直评工程师和职称初定活动,到普洛药业、凯文磁钢、联宜电机和花园集团等10多个企业开展了职称流动课堂,到16家重点企业召开政策宣讲会。基本完成镇乡街道及机关部门事业人事档案整理审核工作。2019年全年发放18张人才购房券,共计金额880万元,发放人才生活津贴和安家津贴310.3万元,受益人才450人次。发放普通高校在校生实习生活补贴168.2万元。发放赴外引才补贴,补贴引才企业378家次40余万元。2019年全市入选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第二层次3人、第三层次25人,入选金华市首席技师3人,25人被评为金华市技能之星。开展车工、焊工等7场技能竞赛,完成交职校、技校、广厦学院、影视学院、东磁、联宜等技能等级及专项能力鉴定。全年发证11557人,其中,技师144人,高级工1236人,中级工2421人,初级工3496人,专项能力4260人。
(四)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整合就业创业政策,把14个政策精简至3个综合性政策,并出台操作细则74条,极大推动政策落地。出台《东阳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相关政策实施细则》、《东阳市就业创业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和《东阳市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等政策,就业创业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制定《东阳市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完成2019年技能提升行动13000人的目标任务。先后组织“春风行动”公益性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8场乡镇就业集市和东西部劳务扶贫招聘会。东西部劳务扶贫效果显著,帮助贫困地区(中西部22个省份)到我市稳定就业8078人,帮助对口帮扶4省份到我市就业4421人,开展对口帮扶4省贫困人口就业培训377人次,横店东磁公司被评为浙江省就业扶贫基地,承办浙江省“工伤保险走进就业扶贫基地”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和金华市首期“金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技能提升示范培训班。审批成立东阳市美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东阳市太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一步扩展了职业培训的覆盖面。举办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三场创业论坛、两场创业沙龙。创建5家省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成创业孵化基地7家,其中老酒厂梅客邦创业园被认定为金华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培育“青创之星”20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08万元。开展各类培训共计22298人,其中大学生创业培训873人。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完成县级实用人才培训2019人,转移就业培训516人,职业农民培训280人,市级实用人才培训50人,省级实用人才培训45人。
(五)深入推进人事工资服务改革。成立事业单位综合服务中心,用于安置涉改人员的社保和人事关系。完成人事考试试卷保密库房建设。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11人,其中卫健系统招聘109人,教育系统招聘234人,其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68人。事业单位自主招聘261人,其中教育系统98人,卫健系统161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审批事业单位人员流动399人。参与事业单位改革55家,完成建制转隶事业人员565人,部分转隶8人;参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审核良种场、渔种场、交通设计所、汽车检测站等7家单位的在职退休人员经费提留,涉及7个部门12家事业单位389人。参与规范岗位聘任管理,建立常态化岗位管理工作机制。调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形成调研文章,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扩大正高岗位聘用队伍,聘任正高级专家51人次。完成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64名工作人员入岗并调整了岗位工资。对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农林水科技人员继续实行薪级工资浮动。完善事业单位年终考核奖政策。实施女专家退休年龄确认制度,出台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待遇激励措施。审批新录用人员工资604人,转正定级467人,浮动转固定112人。教护龄增加7820人。受理工龄认定材料307份、女工后延21人次,高级女专家后延及女专家退休年龄确认21人次。
(六)深入推进惠企惠民措施落地。深化“三服务”活动,推“降、返、补”减负措施,实行社保费率应降尽降,切实减轻企业、单位及个人负担。一是联合下发《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减征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企业两个月单位缴费,全市养老保险降费惠及8124家企业,减征5308万元;工伤惠及5190家,减征389万元。失业惠及10788家,减征540万元。共计减征6237万元。二是继续实施失业保险费率单位缴费比例下调政策,为全市6681家企业减负约2471万元。三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就业社保费返还政策,返还3399家企业社保费共计1.63亿元,涉及8万多名职工。四是落实企业社保补贴政策和稳岗补贴政策,发放企业社保补贴118万元,发放稳岗补贴249万元。
(七)深入推进劳资风险防控。以制度建设和专项行动为切入点,狠抓根治欠薪、规范劳动用工、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全方位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形成政府合力推进、企业主动积极、员工热烈配合的创建互动格局。1、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成绩明显。开展规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推动红木家具和钢带行业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劳动法律法规指导,严格把好集体合同、工资等专项合同审查关,切实为企业和职工做好指导服务。加强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严格按程序实行统一公开招聘,全年共组织公开招聘 8次。开发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数据库,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2、继续深化“东阳无欠薪”建设。2018年6月,我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无欠薪”试点达标县市。今年以来,通过督查调研、在建工程大检查、学习交流、召开培训会、出台在建工程项目“一项目一档案”管理制度等方式来推动东阳无欠薪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职尽职,对照考核标准,查漏补缺,做好整改与提升。依托社保平台,开展联合预警,应用“互联网+监管”,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狠抓在建工程项目六项制度落实,开展夏季和冬季“根治欠薪”行动。3、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向镇乡街道延伸。召开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推进会,下发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指标,整合乡镇街道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总结提升江北街道和白云街道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经验,并根据人社部对基层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验收评估要求,对场地建设、制度规范、工作台账、案件上线等方面进行完善。召开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现场会,国家级劳动纠纷多元化解示范单位江北街道作了经验介绍。2019年,全市所有镇乡街道和10家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962起,其中乡镇调处724起,企业调处案件876起,占总案数的84.1%;仲裁院受理案件362起,调解成功率91%,结案率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