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使命和温度助残扶残
2020-11-24
东阳日报通讯员 徐帆
走过繁夏,步入金秋,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为特殊群体服务的脚步不曾停歇。校内,老师们是特殊教育的守护者、特殊儿童的摆渡人;校外,老师们化身志愿者,服务更多特殊人群。一路走来,她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同时收获了感动与精彩,经历了蜕变与成长。
本文配图内容均为市特教学校教师参与助残志愿服务的场景。
助残扶残 奉献担当
近日,笔者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党支部书记胡冠莉的带领下,来到“助残扶残、残健共融”党建品牌展示区。“这是我们为市中医院康复中心的幼儿送教,这是义务指导无声篮球队训练和比赛,这是为横马轮跑团志愿服务,这是为飞镖邀请赛志愿服务……”满墙的志愿服务照片背后是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一直以来,在扎实做好特教工作的同时,市特教学校党支部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志愿活动,这也是该校党建品牌“助残扶残、残健共融”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市特教学校组织志愿活动60余次,参加志愿服务的教师达500余人次。今年因疫情影响,5月份才开始陆续组织志愿活动,目前共计29次。
“学校现有43名教师,其中党员教师12名。只要有空,党员教师基本上都会参加志愿活动,市残联每次组织活动需要志愿者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的老师。”胡冠莉说,党员教师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服务中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动群团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多年来的助残扶残行动,使得学校很多教师都已成为残障人士的好朋友,她们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身边很多人。从教7年多的党员教师赵婵君对此深有感触,“志愿服务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是带着使命和温度在做这件事,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正能量。”赵婵君经常会将志愿服务中发生的趣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做人要有爱心和善心。
有一年儿童节,赵婵君将自己在上小学的儿子带到所教的班级,让他给残疾儿童讲故事,一起做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回去后儿子跟我说,他以后还要跟这些小朋友一起玩。”赵婵君说,她希望能通过一些方式,把自己获得的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窗口,学校将立足工作实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助残扶残,奉献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真谛。”胡冠莉如是说。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