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华市扶贫办《关于报送2020年扶贫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202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以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为主线,不断强化市扶贫办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凝聚部门脱贫攻坚合力,抓实抓牢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主要工作有:
(一)完成“三个清零”目标情况
1.年家庭人均9000元以下农户清零
2020年底,我市共有低收入农户6251户8924人,其中低保户5105户6946人,低保边缘户912户1740人,特困供养户234户238人,均纳入省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今年以来,先后4次组织镇乡街道对9000元以下农户进行摸排,同时市扶贫办、市纪委和市民政局等部门对摸排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检查。截至目前,我市动态摸排上报9000元以下农户16户39人,通过纳入低保救助、给予临时救助、加强就业帮扶和督孝帮扶等措施,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已达到9000元以上,完成全市年家庭人均9000元以下农户动态清零。
2.“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
(1)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今年1月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50元/月提高至770元/月,9月再提高至850元/月,补助标准位居金华第二。我市社会救助机制已基本建立完善,困难群众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各部门联动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机制已经形成。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兜底保障工作已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及时精准进行了救助。全年共下拨低保补助金4043万元,困难对象春节慰问金、物价补贴1302万元。
(2)教育保障方面。一是切实做好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9月12日核实未返学就读人数有294人并及时上报金华市教育局,10月底前又采用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发函等多种形式完成台账内107名学生的控辍保学对象劝返复学工作,同时完成台账外的112名未报到学生的调查劝返工作,现未发现低收入农户子女失学辍学现象。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应免尽免。2020年全市共资助27067人次,金额2694.91万元。同时加大特困学生资助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教育扶贫。例如:东阳市人民法院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赠送礼物;艺都服务队为十名家境贫困的特殊学生送助学金(每人2000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市东阳支公司为千祥镇中心小学3位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一年一次的助学活动;东阳农商银行六石支行党支部来到六石中心小学开展“党建+扶贫助学”庆“六一”活动等。三是补齐偏远山区、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校建设短板。2020年对学校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全市中小学校总数调整为112所,其中标准化学校111所,占比99.11%,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已符合当地学生需求。四是深入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成效结对帮扶工作。将城乡携手结对帮扶、对口支援的四川理县专项教育扶贫和“山海协作”项目等多个教育帮扶项目整合,2020年5月,东阳市成为省级实验区,实验区共计结对92所56对,受援我市学校45所,受援外省市学校11所。
(3)医疗保障方面。一是落实困难群众资助参保政策。2020年我市财政共出资2740.95万元,资助25712人次困难人员参加基本医保二档和选缴大病保险。其中出资2454.45万元,资助15058名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档,资助参保率达100%;出资286.5万元,资助10654名困难群众选缴大病保险。二是落实困难群众医疗费用救助政策。实现医疗费用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结算全覆盖。全面推行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性保险,投入财政资金134.372万元,实现低收入农户全覆盖。2020年医疗救助2638人,救助金额649.07万元,医疗救助率达100%。三是及时化解困难人员个人自负高额费用负担。针对我市有3位困难人员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2019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仍超五万的情况,已通过部门协调全部化解。四是调整完善医疗救助政策。2020年7月1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医疗救助对象和医疗救助方式,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五是建立医保数据共享和预警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通过医保结算信息系统设置大额医疗费用预警提示,每月将大额医疗费用人员信息推送给民政局,协助其发现因病致贫对象,已累计推送2217人。六是加强落实残疾人救助补助政策。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651.48万元,全年共发放167485人次。为19387名持证残疾人投入资金95.9863万元参保意外伤害保险,对盲人按摩机构和盲人按摩师补助职业责任险。对994人次个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进行补助资金221.34万元。为3506名残疾人免费参保医保。投入100万元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14户,任务完成率115.05%。开展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今年完成实施46户,补助资金46万元,改造面积4089平方米,其中联合完成志愿者服务项目—“幸福蜗居”7户。落实残疾人康复各项工作,为141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补助247.16万元,为376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救助154.08万元,为85户困难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救助16.32万元,完成配送大小额各类辅助器具278件。七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7个国家级卫生镇参与健康乡镇建设,108个省级卫生村参与健康村建设。继续深化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我市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基本标准,1家(南马镇中心卫生院)达推荐标准。18家乡镇卫生院均配备了检验、心电、超声、放射等设施设备,能独立进行血常规等检验项目,17家卫生院设立了规范的中医馆,完成172家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风貌提升工程,规范化村卫生室163家。东阳市医共体设置了人才池,人员县招乡用,有效缓解乡镇卫生院招人难,留人难问题。累计完成基层全科医生规模化培训103期,培训学员1760人次。牵头医院派驻高年资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上班,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每天至少有25名市级专科医生出门诊。所有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执行医共体用药目录,基层卫生院常用药品目录与市级医院基本一致,常用药品配备齐全。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及时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救治。组织送医送药下乡30余次,共计免费发放药品金额55184.07元。
(4)住房安全方面。今年,全市共排查出困难家庭危房180户(其中动态新增8户)。截至目前,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置换、租用等改造方式,全市18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低收入农户已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受“黑格比”台风影响,我市排查发现农村困难家庭房屋受损5户,2户已修缮完成,2户已腾空,1户已拆除后,暂时居住在亲戚家,准备重建。全市危房改造完成后,经统一解危检测,危房改造治理全部符合要求。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危房长态化长效治理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东阳市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做到“发现一户、动员一户、救助一户”,补助标准也由 0.75-1.3万元/户提高到1.5-3万元/户,达到金华市中上水平。
(5)饮水安全方面。通过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我市打出了城市水厂大扩容、乡镇水厂改造提升、新建联村水厂、规模水厂管网延伸、新建单村供水站、“一户一表”建设改造等一系列的组合拳,确保饮水安全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今年5月份,开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饮水安全情况摸排调查,共调查9728人,饮水全部达标。今年8月,受台风“黑格比”影响,我市局部地区多处供水管网被洪水冲毁,通过紧急抢修,所有管网均及时得到修复。10月26日,市政府组织开展全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清盘验收会,提前完成三年行动任务。为规范农村供水管理,制定出台《东阳市城乡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建立饮水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供水水质检测、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和列入村规民约、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三个全覆盖”。此外,建设完成全市城乡清洁供水数字化平台,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供水设施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和人员实现线上调度。
3.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
截至目前,全市345个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116个相对薄弱村,59个村年收入已经达到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2020年度完成任务率168.57%,75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已连续两年达到消薄目标。今年,我市制定新一轮“消薄”计划,明确2022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安排市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设立“消薄”扶持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20亩的用地指标用于统筹发展“消薄”项目。继续深化“2+1”结对帮扶,出台《关于明确“2+1”结对帮扶消除薄弱村工作的通知》,安排75个部门单位和75家企业,结对帮扶75个相对经济薄弱村,将结对帮扶工作列入部门绩效考核中的乡村振兴考核。积极发展“物业联建”项目,以发展“飞地抱团”项目为抓手,精准消薄,推动集体经济增收。今年,通过市财政、镇(乡、街道)、相关村按1:1:2的比例筹资2120万元投入东阳市交投集团沙场项目运营获取投资收益的模式,使53个相对经济薄弱村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飞地”抱团集体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3个,总投资84842万元,统筹村数237个。去年的消薄成果得到了巩固提升,没有存在“返薄”村。
(二)克服疫情灾情影响情况
1.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工作。加强扶贫干部疫情保障,为735名有扶贫任务的驻村干部免费办理防疫保险,对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导致身故的,由保险公司一次性救助20万元,有效转移和化解驻村扶贫干部防疫风险。部署低收入农户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农民信箱、微信、电话或上门等方式重点向低收入农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放防疫物资以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加强跟踪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实现低收入农户“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
2.努力化解台风“黑格比”影响。全面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我市局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多处供水管网被洪水冲毁,通过紧急抢修,所有管网均及时得到修复。开展受损危房排查,排查发现农村困难家庭房屋受损5户,2户已修缮完成,2户已腾空,1户已拆除,该户现居住在亲戚家,根据村庄规划要求,准备重建。
(三)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1.项目资金使用依据充分。将扶贫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增强扶贫资金预算的可执行性,各项资金严格按照文件依据进行申报、审核、发放。除部分部门直接支出的扶贫资金外,对于项目类资金,根据项目进度,由市财政局会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下文进行拨付;对于补助类资金,由市财政局会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下文后,统一经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发放到个人。
2.加强扶贫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将上级扶贫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动态监控系统,及时接收和分配省财政厅下达的各项中央、省级扶贫资金,并在该系统中将资金使用分配情况进行上报。
3.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日常监管力度。对项目进行跟踪问效,扩大全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覆盖面,每年抽取不同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2020年,全市共安排各类扶贫资金1.6146亿元(其中上级资金6431.16万元、本级资金9715.64万元),支出1.5776亿元,执行率97.7%,各项目均按政策保障到位。
(四)返贫预警监测情况
我市建立返贫预警监测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切实发挥乡镇、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和帮扶作用。
1.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出台《关于调整东阳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制”,成员单位由15个增至39个,全面提升扶贫统筹协调力度;出台《东阳市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20-2022年)》,在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全面压实行业部门扶贫主体责任。出台《东阳市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东阳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东阳市扶贫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全市扶贫工作例会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扶贫职责分工,有效凝聚部门脱贫攻坚合力,强化扶贫责任落实,切实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3.切实增强镇乡动态摸排和预警监测功能。开展大排查大走访,组织推进多轮“两不愁三保障”和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农户排查,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强化扶贫考核,进一步落实扶贫职责例如:市农业农村局将镇乡扶贫和消薄工作纳入部门考核,横店镇出台《横店镇扶贫干部、民政助理员、村级代办员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及时消除返贫隐患,例如市扶贫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结对帮扶“村村有部门,户户有干部、月月有走访”,南马镇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南马镇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关于建立低保复核排查长效机制的通知》。
(五)帮扶举措落实情况
1.继续开展“2+1”结对帮扶。出台《关于明确“2+1”结对帮扶消除薄弱村工作的通知》文件,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工商业联合会部署继续开展“2+1”结对帮扶消除薄弱村工作,重新调整确认75个部门和75家企业结对帮扶7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将结对帮扶工作列入部门绩效考核中的乡村振兴考核,推动结对部门和企业积极开展新一轮帮扶行动,分享帮扶经验做法。
2.深化 “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全面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组织召开全市“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部署会,充实调整2321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确保村村有部门,户户有干部、月月有走访。张贴“帮扶干部公示卡”6000余张,发放“帮扶政策明白卡”9000余册,强化扶贫干部责任意识,对低收入农户落实动态管理和差异化帮扶。
3.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努力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让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通过就业创业、技能提升走向脱贫之路,实现变“输血”为“造血”。一是开发公共设施管理养护、保安、保洁及保绿等农村公益性岗位,全年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02人次,完成率106.38%;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81人,完成率101.25%;“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开发“爱心岗位”2010个,完成率100.5%。二是鼓励有培训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参加就业培训,培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的生活费补贴50元。今年共有90余人次低收入劳动力参加家政服务、中式面点、西式面点、电子商务、企业稳岗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三是积极帮扶中高职院校困难家庭毕业学年学生就业创业,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近三年,共有245名毕业生享受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四是开展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2020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财政补助58992元,帮助41户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五是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培训工作。今年以来,为526名残疾人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发放补助71.03万元,完成残疾人技能培训811人、新增残疾人就业219人,对21个残疾人就业机构疫情补助共4.2万元,培育2家东阳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为61户一定规模的种植业残疾人补助化肥37.8吨,扶持21人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贴息26.85万元,为249名下肢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6.47万元。
4.实施产业帮扶。一是继续发展来料加工行业,今年给予23名来料加工从业困难户补助6.49万元,现有集中来料加工点615个,从业人员18658人,全年发放来料加工费2.2亿元。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20年度组织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4个、2A级景区村庄27个、1A级景区村庄15个,积极打造特色乡村疗休养品牌,建立金华市级疗休养基地5家,疗休养推荐点12家,市级推荐点6家,今年10月份创建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2家。三是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共培育创建电商专业镇7个,电商专业村16个,今年新增6个电商专业村,且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四是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投资9亿元对81公里重要县道实施提升改造,对467.767公里乡村公路实施大中修,原计划三年完成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提前到今年一年完成,同时投资2亿元对197公里农村公路实施智能路灯亮化工程,大幅度提升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助力扶贫产业开发。
(六)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今年以来,东阳市接受省委第八巡视组、省财政厅、金华市纪委、金华市委第五巡察组、金华市财政局、东阳市委扶贫领域“回头看”巡察组、东阳市财政局、东阳市委扶贫领域回访检查组等各级巡察检查共计8次,在认真做好各级巡察检查问题整改的同时,压紧压实了工作责任,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截至目前,我市在扶贫领域巡察整改中建立健全19项工作制度,问责71人次。比如针对今年金华市财政局对东阳市2019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中反馈残疾人就业培训经费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市残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培训工作的通知》(东残联[2020]27号),对培训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政策。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