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乡

发布日期: 2021-03-01 09:35 来源: 市教育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东阳,建县始于东汉兴平二年(195),1988

年撤县建市,迄今已有1800
多年的历史。地处浙江省中部,东界新昌、磐安,西邻义乌,南毗永康,北接诸暨、嵊州。辖6
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市域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人口84万。东阳自古被称为“歌山画水之地,人文荟萃之乡”,教育事业历代兴盛,源远流长。

 

 

 

 

东阳乃婺之剧邑也,比承前贤,首兴学校,崇儒重士,诚知教化之源”。千百年来,耕读传家,勤奋好学,为“旁郡他邑所不及”,因而素有“歌山画水之地,人文荟萃之乡”的美誉。早在唐代,已先后孕育了冯宿、舒元舆两家四兄弟同登进士;之后遍建书院、学馆,叶适、朱熹、陆游、宋濂等一批鸿儒俊彦曾执教、就学于此,历代考中进士的有300多名。

 

 

 

近现代,东阳“贫而好学”

风气尤盛,民国时期的学校数学生数屡次居浙江省首位,民众的文化水准一直高出邻县。东阳人对曾就读于本县横城义塾的明朝大学者宋濂及他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分外崇拜,一批批“东阳马生”勤读苦学,奋发有为。一代报人邵飘萍,北伐名将金佛庄,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严济慈,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地学元老葛绥成,雷达专家葛正权,铁道专家金士宣,报业巨子王惕吾以及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知名企业家郭广昌……一代代优秀才俊秉持勤奋苦读的精神,以其学识和作为闻名于世,给今日学子以很好的榜样激励。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发扬光大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万众一心,千方百计地普及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兴学热潮一浪高于一浪,频频创出省内外“第一”、领先的佳绩。1983年,全国农村初中实验中心现场会在东阳召开;1984年,东阳成为全省首批、金华地区第一个普及初等教育县。1985年,东阳成为金华地区第一个基本扫除文盲县。

 

 

 

 

 

 

198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以《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东阳重教成风人才辈出》为题报道东阳教育成就。1990年2月教育宗师科学泰斗严济慈题写“邦以其昌”,1994年,东阳成为全国首批实现“普九”“扫盲”县市。1996年9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视察东阳,题书“教育之乡”。 

 

 

1997年,东阳被确定为“省级素质教育实验县(市)”。1998年,被评为“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20002月,省委、省政府命名东阳为浙江省教育强市。20061月1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命名东阳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

 

 

2008年6月,东阳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市)”。2012年9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市)”。2013年,东阳被全国少工委确定为“全国区域性整体推进少先队活动课建设示范区”。2014年5月,东阳被省教育厅列为“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县(市)”。

2015年3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东阳为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2016年4月21日,东阳市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接受教育部评估验收,专家组评价“东阳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将建设成果向浙江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2017年7月16日,东阳与新教育研究院在南京市栖霞区签约,正式加入新教育实验区。2018年3月30日,东阳被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列为第四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

 

 

 

 

2019年9月8日,全市教育大会在东阳剧院召开,提出以“东阳教育,人人向往”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总目标。9月9日,东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加强教育保障工作13条举措。

2019年11月,《人民日报》又以《小城缘何走出万名教授》为题报道东阳了近30年来教育发展成就,展现东阳人才集聚优势。 至2019年,东阳籍人才呈现出“十百千万”的盛况:东阳籍院士13人,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人,博士1300余人,教授以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000余名。东阳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办学成果引人注目,教育之乡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