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东阳市基本概况
东阳历史悠久,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现有土地面积1739平方公里,辖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总人口81. 62万人。
东阳地处浙江中部,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阳江、东阳南江横贯全境。东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17.1℃,年平均日照200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
东阳是著名的"教育之乡"。东阳自古以来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历史上,东阳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到2009年底,在国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9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后900余人,东阳籍院士10人。
东阳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东阳古民居建筑以东阳木雕为主,融竹编、石雕、砖雕、堆雕等装饰艺术为一体,形成了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体系。1994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到目前,全市有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4家,一级30家,二级38家;累计共创鲁班奖19只;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746.3亿元,首次跃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东阳是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1995年,东阳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9年被授予“中国木雕之都”、“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现全市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24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列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东阳农业经济特色明显。东阳火腿加工业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素有"金华火腿出东阳"之称,"雪舫蒋腿"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东阳是香榧的主产区之一,栽种历史悠久,全市拥有百年以上的古榧树7000余株,2001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中国香榧之乡"称号。2007年,成功举办了"浙江东阳·首届中国香榧文化节"。元胡、白术、芍药、贝母四大药材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元胡产量居全国之最,2007年东阳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强县(市)。东阳产茶历史悠久,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有记载。是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市、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市。梨果是近几年我市新兴和快速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冠强"牌梨通过首批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评为全国优质早熟梨。东阳是南方重点产枣区之一,所产的双仁枣以其独有的药用医理,在清朝被列为朝延的贡品,是浙江省"青枣之乡"。蔬菜产业建有常年蔬菜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5000余亩,花园高效生态农业设施蔬菜园区成为浙江省首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席草是东阳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沙滩旅游席等制品约占国际市场的大半份额,是全国最大的席草制品加工基地之一。东阳是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粮食规模化种植快速发展,建立了国家水稻、特种玉米新品种展示区,良种化覆盖率达96%以上,全市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54.5%。
2009全市生产总值248.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1.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5.50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7∶52.9∶42.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055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4473美元);全年财政总收入25.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5元,农民人均收入10039元。
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56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比例为69.5:5.5:18.7:2.9:3.4。2009年底耕地面积36.6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46.31万千瓦。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3.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6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8.10万吨,总产值41691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91万亩,总产量5792吨,总产值14655万元;蔬菜面积8.9万亩,总产量119507吨,总产值27487万元。全市现有茶园面积4.3万亩,总产量2172吨,总产值9774万元;水果面积3.91万亩,总产量26997吨,总产值7063万元。香榧总面积6.4万亩,总产量350吨,总产值7000万元。全年生猪饲养量21.39万头(出栏12.15万头),家禽饲养量166.84万只(出栏98.37万只),肉类产量18508吨,禽蛋产量3981吨,畜牧业总产值32840万元;水产品产量7466吨,总产值5050万元。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20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甬(宁波)金(华)高速贯穿全境,诸(暨)永(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北到杭州140公里,东至宁波143公里。电力供应纳入华东电网,电力供应充沛。全市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85座,总库容量为4.7亿立方米,建成标准农田26.3万亩。
(二)规划背景
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部署开展现代农业(林业、渔业)园区建设工作,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50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这为东阳市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东阳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先后制定实施了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了特色农业强镇(乡、街道)强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了东阳特色优势农业,壮大了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茶叶、香榧、蔬菜、水果、中药材、席草、畜牧业等产业区域化布局。但是,面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农业生产存在着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相对薄弱、生产要素集聚度不高、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速度不快、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机制需不断创新等问题,急需集中力量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带动,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规划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0)《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政策、规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7号)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
(4)《关于下发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区编制导则及园区建设标准的通知》(浙农园办〔2010〕2号)
(5)《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10〕19号)
(6)《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东政发〔2009〕34号)
(7)《东阳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东政办发〔2009〕19号)
(8)《东阳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东政办发〔2009〕20号)
3、有关规划与资料
(1)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东阳市香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3)东阳市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4)东阳市虎鹿镇土地利用规划
(5)东阳市巍山镇土地利用规划
(6)《2010年东阳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
(四)规划范围和期限
东阳市东白山现代农业综合区位于东阳市东北部,涉及虎鹿镇溪口、尚周、西垣、白溪、潦溪、夏岩、仙芝陵等7个行政村和东阳市东白山茶场、巍山镇境内的东阳市绿色经济开发区,规划区总面积32500亩,其中三大产业面积27350亩,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2010-2012年3年。
具体内容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