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0783K15043025N/2022-181695 | 发文字号: | 东政发〔2022〕34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2-10-25 |
主题分类: |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东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构建惠及全市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结合东阳市体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奋斗目标,以“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断开创东阳市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健康东阳、省级体育现代化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标准化、均等化、智慧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健身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科学健身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3平方米,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5%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5%以上,全民健身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方式。加快网球基础建设,培育网球品牌赛事,力争把东阳打造为特色鲜明的“浙江网球之乡”。
三、主要任务
(一)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扩大镇乡(街道)、社区(村)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地域范围,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新建居住社区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优先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设施。推进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及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充分利用绿地、高架桥下等低效用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5%以上。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所涵盖的运动项目种类,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个、百姓健身房15个、足球场(笼式足球场)3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以上,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健身需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十三五”末期的2.3平方米提升至2.83平方米。(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乡街道。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
积极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的普遍化、经常化、多样化,按照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儿童、社区居民、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农民、残疾人等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完善全领域、全覆盖的体育赛事体系,在亚运会、省运会期间和后亚运、省运时代,持续举办横店马拉松、江滨4小时接力赛、体育舞蹈公开赛、东阳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年平均举办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0场以上。创新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思路,丰富办赛主体,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赛。组队参加省内外群众体育赛事,引进一批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关注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各镇乡街道)
(三)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实体化发展。成立5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到2025年,全市单项体育社团总数达到25个以上,“3A”社团达标率50%以上。以体育社会组织引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积极探索、推动通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以奖代补、建立体育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发展资金等方式,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办赛与技能培训,激活体育社会组织活动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由“十三五”末期的40.7%提升至43.5%。(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民政局,各镇乡街道)
(四)提升群众身边健身指导水平
倡导和宣传“全民健身动起来”、“运动要讲科学”健康理念,开展“科学健身、健康你我”科普宣传,举办“科学健身、促进健康”健身讲座,推动科学健身知识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进一步提升群众科学健身意识。依托东阳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挥好体医融合功能服务站点功能,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广个人运动健康档案和运动建议服务。持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每年平均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名以上,2025年达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以上。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提供体育健身方案与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由“十三五”末期的93.7%提升至94.5%。(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各镇乡街道)
(五)促进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校内外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竞赛活动。尤其是开展好网球进校园活动,做好网球青训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扩大网球运动的后备群体,将网球运动打造成东阳城市名片。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体育俱乐部、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支持学校体育活动指导、培训和服务。推进各有关部门做好和广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合作工作,到2025年在广厦大学共建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体育俱乐部挂牌实训基地各一个。促进“体旅融合”,发挥东阳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优秀项目、精品路线和示范基地,建设3条以上精品路线、3个以上金华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个以上金华市级以上品牌赛事,3个以上“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推进全民健身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农村运动会等办到文化礼堂,让文化礼堂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发改局、广厦大学,各镇乡街道)
(六)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改革
结合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加快智慧体育建设,以“体有所健”为主题,丰富完善核心业务及具体职责,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广“互联网+体育”全领域应用,完善户外运动电子地图,实现智慧健身与全民健身新业态、新技术结合,推动全民健身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发改局,各镇乡街道)
(七)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加大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宣传和推广“全民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营造健身锻炼全民参与、全民健康的氛围。宣传全民健身系列赛事及活动,依托品牌体育赛事,融合自然及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弘扬赛事活动中的“东阳体育人物故事”。借助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百姓身边的“百佳社会体育指导员”“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草根健身达人”等一批健身典型。(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各镇乡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重点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形成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健全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作用,落实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发挥教育、卫生、文化、宣传等部门的综合作用,明确政府、部门、镇乡街道、社区(村)、团体和个人在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权利、义务、责任和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三)保障经费投入。要切实保障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财政资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比例。增加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扶持资金的数量,提高使用效率。落实税收和场地优惠方面的扶持政策,调动、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拓宽供给渠道,保证持续增加全民健身经费投入。
(四)完善治理体系。将全民健身作为政府、社会、企业、团体、个人同一目标下多方协作的公共事务,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点联动、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共治格局。以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本遵循,严格落实全民健身各项法律、政府规章和标准,将法治化、规范化贯穿于全民健身发展全过程。
(五)实施考核评估。将全民健身工作业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定期评估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实行年度总结、中期检查和终期评估制度,跟踪分析本实施计划落实情况,及时反馈整改,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政协办、人武部、法院、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