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双减”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挖掘习题背后所承载的价值,让学习深度发生,助推学生高阶思维水平的发展,促进全市小学数学教师共研共成长。12月7日,东阳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一题研究”活动在横店二小教育集团后岭山校区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市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齐聚现场,直播连线全市数学老师。
东阳市数学教研员麻彩虹、何学良老师带领后岭山校区的老师们围绕教材中的加星思维题、综合性习题、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题等素材,展示了如何由“一题”开发到“一课”的完整探究历程。
上午,由后岭山校区的三位老师带来精彩课例。
徐小欢老师执教二年级《等量代换》一课。课中,徐老师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透过表面明确等量代换的本质和内涵。深度迁移,让学生经历从换物体到换图形,换字母,换文字,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完善了方法结构。
王玮玲老师执教四年级《倒推问题》。王老师先从计算题引入,激活已有经验,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还原计算过程并初步感知流程图。紧接着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流程图,以此突破“学会借助流程图解决倒推问题。”这一教学重点。当然王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在解决了主问题后,仍然通过一系列的应用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结论背后隐含的数学道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流程图对于解决倒推问题的价值。如此这般,知识有了向外生长的力量,学生的思考也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
吕靖靖老师执教五年级的《等积变形》。吕老师精心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紧紧围绕 “等底同高”到“同底等高”,引导学生探究面积、高和底的“变”与“不变”。通过图形不断地分割、旋转,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规律,深化等积变形的再认识。整节课吕老师以问题链为驱动,以一系列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面积为什么相等的原因,促进学生的思维由低向高逐步进阶。
展示课后磨课团队中的成员申屠霞、徐杭旭、王黎强三位老师分别以“甄选素材,依托比较,完善结构”、“一题多变,‘形’‘理’兼得”“化繁为简,建构模型”进行主题评课。
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课堂增效,来自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孙丽丹老师和吴宁第五小学的张艳萍老师分享了各自学校“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作业优化管理。
活动最后,小学数学教研员何学良老师进行了教学引领。何老师结合上课老师的三节课提出一线教师要学会充分挖掘习题的价值,发挥习题的最大功能,用小题做大课堂。以问题驱动教学,让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落地生根。(郭小菡)
一审:吕巧婷
二审:申屠霞
三审: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