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
三十六行是长期流传于东阳民间的一种表演形式,一般由男女若干,分别扮演各种行当从业者,上至王侯将相,下至狱卒媒婆,三教九流都有,在传统节庆和庙会上演出。
表演时,四位扎着稻草丝衣裙的人敲大锣开道,旗牌、吹打乐队随后,接着是各种扮演者出场。为首的是背犁、携锄的农夫,然后为其他行业,有泥水匠、木匠、篾匠、裁缝、书生、教书先生、医生、师爷、铁匠、织工、戏子、屠夫、抓蛇、捉鳖、打猎、和尚、道士、尼姑、犯人、解差、牙婆、媒婆、接生婆等,各式人物角色,手持相应道具,扮相逼真夸张,动作滑稽可笑,令人捧腹。其中最吸引人们的是讨饭佬、财主婆、挑夜壶、抓鸡、吊狗等角色,表演风趣,逗人发笑。每到一处,表演队绕广场围成大圈,边转圈边即兴表演,每个角色或唱或舞,以表达“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
一审:吴海刚
二审:黄俊成
三审:葛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