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3-02-06 10:48 来源: 市财政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两确保、三突破、六更高”的发展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财政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财政总收入13725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3%,比上年下降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614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4%,比上年下降2.1%,未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及全年留抵退税12.35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684670万元,比上年下降10.4%(详见一般执01表)。随着留抵退税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产生较大变化,税收收入出现负增长,税收占比83.9%,近年来首次下降到90%以下。其中增值税261979万元,比上年下降14.4%,主要是留抵退税政策影响;企业所得税13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3%,主要是中天集团等企业上年政策缓缴税款入库;个人所得税58507万元,比上年增长3.7%,主要是影视行业补交税款。非税收入13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88.5%,主要是历年罚没款清理入库及森林植被恢复费上级返还。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33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1%(详见一般执02表),比上年增长4.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491万元,比上年下降3.8%,主要是坚持厉行节约及规范津补贴发放;公共安全支出67343万元,比上年下降2.7%,主要是规范津补贴发放;教育支出237288万元,比上年下降3.5%,主要是教育专户安排支出1.24亿元及事业人员薪酬调整,同口径增长1.6%;科学技术支出3741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主要是科技新政实施;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4151万元,比上年增长20.5%,主要是省运会及文旅促消费政策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0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主要是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增加;卫生健康支出111984万元,比上年下降3.4%,主要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金华统筹后,省级补助金额转移给金华市本级列支,导致我市对社保基金补助总金额减少;节能环保支出19569万元,比上年下降43.2%,主要是上年省补绿色转换项目支出抬高基数;城乡社区支出39831万元,比上年下降13.4%,主要是上年债券安排小城镇环境整治5000万元,同时部分环卫保洁支出改由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941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主要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及农村综合改革投入;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67841万元,比上年增长36.8%,主要是加大建筑业及工业扶持力度;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0225万元,比上年增长64.7%,主要是兑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住房保障支出37026万元,比上年增长27%,主要是上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增加。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2813万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元,比上年下降100%,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没有安排因公出国(境)任务;公务接待费支出401万元,比上年下降16.8%,主要是厉行节约严控接待支出及受疫情影响接待减少;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638万元,比上年下降1.7%,主要是厉行节约;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774万元,比上年下降7.2%,主要是按计划更新公务用车规模比上年有所减少。

2022年省财政对市县财政的年终结算工作尚未完成,按现行财政体制和上级有关政策测算,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可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9897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5%,比上年下降5.6%,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详见基金执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7692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6.7%,比上年增长3%,主要是专项债券增加(详见基金执02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5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3.2%,主要是公路养护公司、保安服务公司2021年度经营情况较好,利润实现较大增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5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比上年增长3.4%,其中补充国有企业本金1649万元、政策性补贴100万元、提取社会保障风险金1070万元和调入一般公共预算749万元(详见国资执01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94163万元,比上年增长6.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66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2022年收支结余2780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77066万元(详见社执01表)。社会保险基金分项情况如下: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7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主要是收入中包含2021年1至12月被征地农民转居保高档次人员的个人和集体出资、缴费补贴共计16860万元;支出5300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主要是2022年5月起基础养老金由260元/人·月增加到290元/人·月。当年收支结余34027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28151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7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8%;支出8687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当年收支结余99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2179万元。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8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8.0%,主要是2021年费率实行减半征收导致上年基数偏低;支出8772万元,比上年增长28.2%,主要是2022年工伤人数较上年增加226人。当年收支赤字75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1094万元。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255万元,比上年下降14.0%,主要是定期利息收入减少;支出17717万元,比上年增长250.8%,主要是2022年上调企业稳岗返还支出标准后增支4239万元,同时新增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7200万元。当年收支赤字6462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5642万元。

(五)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年初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1813881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769690万元(一般债务余额980674万元、专项债务余额789016万元)、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44191万元。

2022年全市政府性债务收入571000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一般债务169000万元(包括再融资一般债务69000万元)、专项债务402000万元(包括再融资专项债务100000万元)。

2022年全年政府性债务支出170938万元(再融资债券支出169000万元、债务到期还本1938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一般债务支出69861万元、专项债务支出101077万元。

根据政府债务收支情况,2022年年底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2213943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169752万元(一般债务余额1079813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089939万元)、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44191万元。

我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专项债务余额均控制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

二、2022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是推动东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蓄势起势之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严峻考验,我们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审议决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扎实推进财政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市财政荣获全省财政管理绩效考评优秀单位、省政府督查激励(自2018年省政府督查激励机制建立以来第三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精准培育“生财之源”,产业扶持政策加码发力

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30条、“战疫情抢发展”16条、《东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和《东阳市深化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等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减轻疫情防控压力下中小微企业负担,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迭代升级优势产业政策。扶持建筑业发展,下达专项发展资金7.82亿元;聚焦智能制造,下达工业企业技改奖励1.62亿元;支持影视业壮大,下达影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06亿元;优化商贸营商环境,下达开放型经济专项补助1.04亿元。二是减税降费惠企直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减、降、免、缓、延、退等形式将税收优惠及时送达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增值税留抵退税直达快享,加强库款运行监测机制,足额保障退税资金及时退还,全年共办理留抵退税12.35亿元。三是“财政+金融”助企纾困。畅通政府性融资担保链条,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更多担保资金,支持、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小微企业等普惠领域。深入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滴灌工程”,创新开发“建筑保”“影视保”“科技保”等多项特色担保产品,为困难企业提供多方位的融资担保服务。2022年在保余额达16亿,累计为25家影视公司提供担保1.42亿元,累计为72户建筑公司和建筑项目经理提供担保1.98亿元,为东阳48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超1.5亿元。

(二)全面提升“理财之效”,财政预算管理日趋完善

高质量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一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争取留抵退税及减税降费等财力性补助资金5.65亿元;争取新增债券资金40.2亿元,新增债券总额位列金华县市第一。二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年初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6554万元,压减率4.8%;年中压减资金1.16亿元。《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在人民日报刊发,得到省财政厅领导批示肯定。《探索编外聘用人员“一件事”管理》入选省财政厅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优秀案例。三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为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完成各类审核项目874个,累计送审金额475亿元,审定金额424.92亿元,核减金额50.08亿元,核减率10.54%。四是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对5个部门、5个镇乡街道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20个专项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东阳市《加快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高效率配置财政资金。一是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加强涉农资金管理,配合出台《东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财政奖补资金相关细则》及《东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强化资金保障,拨付十佳村创建补助1.4亿元、土地整理资金2.4亿元、山塘整治资金1.38亿元、中小河流治理资金1.1亿元。二是保障综合交通大会战。密切关注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情况,主动对接交通部门,测算资金需求,统筹落实建设资金10.3亿元。三是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大会战。会同创建办制定文明城市创建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落实创建资金3.81亿元。助力环境美丽、洁净舒适、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活环境建设,拨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资金2807万元。四是落细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成功入围省财政厅第二轮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累计完成投资20.79亿元、投资完成率65.42%,在第一轮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高标准落实财政资金监管。抓好直达资金精准高效落地,完成直达资金分配11.36亿元,分配率100%,支出率100%,完成风险预警处理83条。加强规范公款竞争性存放,把牢“制度链”,制定公款竞争性存放招投标评分指标与评分规则,共组织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29亿元。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存放的监督指导,从市级机关到镇乡街道实现公款竞争性存放全覆盖。

高效能推进数字化改革。依托东阳市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平台,推动政策“免申即享”“无感支付”。东阳市惠企利民政策平台”申报项目29228个,惠及企业12792家,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0.2亿元。预算一体化、浙里垫付、浙里用票、浙里报4个省级重大应用已全面贯通,入选全省首批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数字化改革试点。完成数字财政综合应用门户系统基本建设,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面向整体智治平台用户,集中呈现财政部门整体运行情况。优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智控平台,各类政府投资、国企投资项目累计入库1095个,在金华市财政数字化改革创新大赛评选中获三等奖。

(三)稳步走好“共富之路”,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加快推动镇乡均衡发展。积极探索镇乡财政体制改革,发挥体制收入调节作用,通过调整基数、扩面支出、扶持短板、支持重点,有效平衡市本级与镇乡财政关系,缩小镇乡之间发展差距。有序推进全省“小切口”试点。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试点工作,确定城东街道负责2022年度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入选全省首批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数字化改革试点,累计担保1.66亿元,累计支持农户307户。

全力保障民生事业投入,全年民生支出85.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坚持医疗惠民强化落地。保障医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人民医院巍山分院制剂中心、中医院迁建二期、妇幼保健院妇产中心大楼、江北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构建“一老一小”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东阳市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工作的六项措施》,8家医疗机构设置老年医学科,新增1家医养结合服务医疗机构,成功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家;新增3个乡镇建有托育机构,新增托位1285个、普惠托育946个,建设“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13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12家;新建公共场所母婴室3家、提升4家,累计建成母婴室44家,移动母婴室1家。积极贯彻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突发疫情处置,全年疫情防控投入经费9.4亿元,处置输入性疫情7起,累计完成核酸检测6435万人次,排摸重点地区来东返东人员221.53万人。全市60岁以上第一针接种覆盖率92.03%,80岁以上第一针接种覆盖率75.27%。在金华各县市率先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配备移动核酸检测车2辆,建成5万管核酸检测基地3个,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23.34万管。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全力保障教育基建项目资金,全年争取教育债券资金7.94亿元,加速教育项目建设保障学位供给。安排专项资金7500余万元,有序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持续推动“双减”落地见效,修订《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和服务性收费的指导意见》,规范学后托管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配合出台《东阳市文化旅游领域稳经济促消费活动方案》,安排旅游促消费财政资金2000万元。推出“金华人游东阳”“过夜游”等产品,已接待旅行团58个、游客6400余名。按照“满百减半”标准,发放文旅、住餐消费券400万元,带动消费超900万。兜牢共同富裕底线。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至1947元/月,提高孤儿养育标准至2725元/月。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康复补助、辅助器具配置等政策,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四)大力夯实“运行之基”,财政风险管控稳健有力

一是有序化解政府债务。根据项目融资金额到期时间,排出按月化解明细计划表,11月底已提前完成全年14.84亿元的隐性债务化债任务。二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加强“三保”监测,按旬报送执行情况,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将库款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做好库款运行监测,加强对新出政策的资金测算,及时保障资金需求,避免出现兑现缺口,确保国库资金平稳运行。三是健全社保基金风险管控机制。认真落实多渠道筹集和充实社保风险准备金措施,计提社保风险准备金6.42亿元,专门用于防范化解社保支付风险。积极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开展社保基金竞争性存放3期,增加收益3474.23万元。

这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财政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全年预算收入目标未能完成、历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见底、对土地出让金依赖度逐年递增、预算刚性约束不强。对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以问题为导向,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经济形势

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带来的三“变”和东阳面临的三个“不变”局势,在中央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下,我们将紧扣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风险稳定可控的工作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加强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大力提振发展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收入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我市正处于发展机遇叠加、动能集聚、实现奋进赶超的发展窗口期,通过不断招大引强、实施产业培育等机制,工业收入总体规模逐年增长,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建筑业、房地产业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恢复增长仍需时间;影视行业受疫情影响,虽有波折但总体情况较为平稳;大规模留抵退税高峰已过,减税因素冲击减弱,收入形势虽面临严峻挑战,但整体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支出端:财政刚性支出总量逐年增加,保障压力凸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社保风险基金财政补助基数居高不下;教育、农业农村、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类支出提标扩面;稳经济促发展政策的迭代升级,助企扶企奖补政策兑现压力较大;“三大行动”和“五大会战”的持续深入推进,对财政支出提出更高的保障要求。

(二)2023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23年编制指导思想:根据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要求,遵循《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按照“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全面绩效、规范透明”的改革目标,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紧扣迭代升级后的“两确保、三突破、六更高”目标,更好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和宏观调控方面的基础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阳篇章。

2023年预算编制原则: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财政预算编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本级财力相适应。科学精准,提升绩效。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建立健全分领域、跨层级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发挥支出标准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约束作用。建立扎实铁心过“紧日子”的节约型保障机制,继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各项民生政策、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支出。全链管理,整体智治。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为基础,整合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业务环节,加强资金统筹,增强预算约束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打造数字化、一体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智治预算。

(三)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3年财政总收入156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050万元(详见一般预01表),比上年增长12%,主要是上年留抵退税政策企业税款已应退尽退。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111354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050万元减去上解省财政支出245115万元,援助支出1235万元,加上中央上划税收返还收入54131万元、省市转移支付200173万元、上年结转2000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金调入4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130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544万元)。

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3548万元(按功能科目详见一般预02表,按政府经济分类科目详见一般预03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8082万元(按功能科目详见一般预04表,按政府经济分类科目详见一般预05表),镇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466万元。

“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2023年全市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3733万元,下降0.24%。因公出国(境)费50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务接待费587万元,下降0.5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096万元,下降0.19%。其中:公务用车购置经费900万元,与上年一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196万元,下降0.27%。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34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增加(详见基金预01表)。

2023年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08092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104650万元、省财政提前下达补助资金3442万元(分项目支出预算详见基金预02表,土地出让金支出详见基金预03表)。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58万元,比上年下降14.9%,主要是收入按2022年国企经营利润提取,2022年受疫情影响营收下降,同时政策减租近5000万元及融资支出较多,国企利润下降明显。2023年拟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58万元,其中补充国有资本金1383万元、政策性补贴100万元、调出资金1544万元、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31万元(详见国资预01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92333万元,比上年下降0.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73421万元,比上年增长4.2%(详见社预01表)。当年收支结余18912万元,累计结余19597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分项情况如下: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9054万元,比上年下降9.2%,主要是2022年收入基数偏高,其中包含2021年1至12月被征地农民转居保高档次人员的个人和集体出资、缴费补贴共计16860万元;支出57814万元,比上年增长9.1%。当年收支结余21240万元,累计结余149391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3541万元,比上年增长6.5%;支出9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7.3%。当年收支结余315万元,累计结余12494万元。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8599万元,比上年增长7.3%,主要是阶段性费率减半征收政策已于2022年4月底到期;基金支出8778万元,比上年增长0.1%。当年收支赤字179万元,累计结余10914万元。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139万元,比上年下降1%,主要是2022年收到上级补助收入985万元;支出13603万元,比上年下降23.2%,主要是2022年发生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和一次性扩岗补助7200万元。当年收支赤字2464万元,累计结余23178万元。

四、2023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重要之年,是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铺开,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推动各方面工作由开局起势向整体成势突破的重要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236”战略为目标任务,以“1354”工作为总抓手,准确把握全年财政工作重点,扎实抓好财政开源增收工作,增强重点工作财力保障,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

(一)聚焦共同富裕,打造发展财政

继续开展“扩中”“提低”共富大行动,着力找准共同富裕场景下的财政“小切口”,助推全市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

聚焦区域均衡发展。完善镇乡财政体制,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强化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财政行为,加强基层财政资金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专项资金的高效和安全使用。聚焦乡村振兴。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规范涉农资金管理,修订完善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村社资金管理平台、乡村信息中心、智慧林场、共享田园数字化平台等项目实施工作。聚焦民生福祉。持续加大对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将财政资金精准投入到民生亟需领域,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聚焦提质增效,打造绩效财政

精准施策聚力产业发展。聚焦“四大千亿产业”,全面梳理现有财政扶持政策,不断整合优化、迭代升级,改变政策呈现多、小、散的现状,重塑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形成政策合力。支持工业园区和小微园建设,清理整改低效工业用地,为更多更好的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大力推进建筑业“一区一园一院”建设,支持建筑企业向“专精特”和“智慧建造”转型;迭代完善影视文化产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影视文化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继续完善东阳市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平台,加速奖补资金兑现、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助推营商环境跨越升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贯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保障“五大会战”。深化绩效管理改革。把绩效作为配置财政资源、制定财政政策、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落实重大项目绩效目标实质性审核,进一步完善与部门整体绩效相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绩效评价的约束力。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管理,开展资金全流程监管,加快资金细化分解进度,确保直达资金精准高效安全落地,尽快发挥实际效用。

(三)聚焦风险防范,打造规范财政

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增强债务还本付息能力。科学合理谋划债券申报工作,严格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债务风险评估,规范国企融资举借程序,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积极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健全“储备一批、发行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接续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高度重视社保基金风险管控。落实社保风险准备金财政投入责任,做大社保风险准备金“蓄水池”,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稳定和可持续运行。着力防范化解乡镇财政风险。完善市对镇乡街道转移支付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公平、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调动多方积极性的市与镇乡街道财政关系,持续加强督查督导和内控规范,确保基层财政资金安全。

(四)聚焦整体智治,打造数字财政

按照省财政厅 “一个门户、四个系统”的建设思路,加快数字财政综合应用门户建设,对接预算一体化系统和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应用系统,实现门户展示“财政亮点”。持续优化惠企利民政策平台功能,完善企业画像信息和政策库数据,让企业“轻松找政策”,实现政策智能化推送,让政策“精准找企业”。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预算管理一体化、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政采云、电子票据等重点项目不断迭代升级,“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便民利民”的财政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提升财政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干快上、奋进赶超,勇当“两个先行”排头兵,以敢闯敢试的勇气、奋战奋进的锐气、善作善成的底气,全面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财政力量!

2023年政府性基金草案.pdf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pdf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表.pdf

2023年社保基金预算草案.pdf

2023年国有资本基金草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