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2023年东阳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发布日期:2023-05-19 17:55 来源:东阳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共285所,其中普高14所(其中民办7所),技校3所(其中民办2所),初中37所(其中民办5所),小学74所(其中民办5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56所(其中民办97所)。

全市在校生共17.3万人(其中民办4.1万人)。全市在职教职工14818人(其中民办学校4786人),退休教师3867人。全日制高校2所,在校学生2.1万余人,教职工1191人。

二、主要特色

东阳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读”之风,1989年被《人民日报》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素有“教育之乡”美称。基础教育发达,是全国首批实现“两基”县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

1.人才辈出。历史上英才辈出,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一代报人”邵飘萍、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台湾报业巨子王惕吾、量子之父潘建伟等。目前有“十百千万”之说,具体指有东阳籍院士14人,大学校长、书记100余人,博士、博士后1300余名,教授、副教授10000余名,2019年《人民日报》发表2000字长文《小城缘何走出万名教授》,点赞东阳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博士乡”“教授市”。

2.崇文重教。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镇街、部门支持教育,东阳人民用双手托起教育。目前全市共有教育基金61个,总额6.5亿元,所有镇乡街道“全覆盖”,其中近年新成立的有东阳中学教育发展基金2.6亿元,巍山教育发展基金1.07亿元,江北教育基金1亿元,画水教育基金1000余万元等。

3.勤教苦学。东阳人众地瘠,千百年来耕读传家,贫而好学。教师肯吃苦、会钻研、能创新,“以校为家、生在师在、作业不过夜、勤教乐业”。一批批“东阳马生”勤读苦学,奋发有为,东阳学子特有的“霉干菜”精神,成为东阳教育的代名词。“发奋刻苦扎实朴素”,1982年严济慈留给东阳中学的题词,成为东阳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的生动写照。

三、工作亮点

近年来,东阳教育以“人人向往、人民满意”为目标,对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和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奋力比拼,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好的成效。2022年,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A等,荣获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先进单位。“校食安”应用入选省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光盘德育行动得到副省长成岳冲批示肯定;队伍作风建设得到金华市委副书记蔡永波、副市长庄凌飞的批示肯定。

1.以“两监测、三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东阳教育现代化水平。认真研读“两大监测”各项指标,组建专班查找问题,列出整改清单,逐项销号推进,确保稳步提升。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教育生态监测均获得A等,全省排名分别为第19、12名。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新增核定雇员制教师数及二级园和普惠民办园数,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公办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工资,去年已通过省督导评估组实地评估。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组织人员到周边先进地区调研学习,逐条对标自查,逐项明确差距,列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创建“硬骨头”问题清单》,抓好整改落实,力争指标达到评估标准。扎实开展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创建省现代化学校17所,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2.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增强教育竞争力。一是“校食安”应用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清单。目前温岭、衢州等22个县(市、区)已复制使用,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团36个,涉及58个县(市、区),复制应用22个地区,受益学生超1500万人次。二是“入学入园一件事”应用获金华市优秀案例。实现“一键”报名,保证数据公开,合理调剂学位,既提升了效率,又保证招生公平,确保符合条件学生顺利入学。三是“互联网+教育”,促进东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设立跨地区教育共同体5对,市域内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51对,共103所,实现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累计开展同步课堂1033次,参与师生82640人次;教师网络研修587次,参与教师11740人次;线下教研141次,教师交流22人。

3.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队伍执行力。一是严格执行“讲政治、勤学习、重团结、强服务、肯干事、守底线”六个方面要求,持续推进师德师风、校园安全、教育乱收费“三大专项整治”活动,不断锤炼队伍政治品格,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二是实施“禁酒令”,要求局机关干部、校长(园长)少应酬、不喝酒(工作日前一天),得到系统上下积极响应,以上率下,应酬少了、谋事多了,争先创优氛围更浓,干劲十足效率更高。三是强化典型震慑教育,要求不文明出行累计次数较多的教师,以及被通报人数较多的学校校长,向局党委会作出深刻检讨,交通违法率同比下降。四是开设“校长大学堂”,市长亲临讲课,市纪委常委作廉政讲座,以学促思,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素质提升。校长带头上课、做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节,实时公布到钉钉动态更新,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五是完善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培育机制,出台学校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实施意见,选拔提任16名85后年轻干部,招聘高学历、高素质人才111名。

4.以优化资源为导向,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质。去年31个实施类项目进展顺利,18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780个(超计划3400个),平稳撤并小学(幼儿园)10所。东阳技校扩建、吴宁雍和路地下停车场(吴宁七小)等被列入专项债项目,各发债1亿元,开工率、支付率均实现100%;横店高中新建项目超进度至少两个月,获评全市2022年东阳市第三季度“十优工地”建设单位。全市更换课桌椅1.3万套,完成11所学校厕所、25所学校破旧校舍、11所学校运动场改造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5.以补短提升为突破,推动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出台《关于加快东阳市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安排专项债5.7亿元,推进市职教中心东技校区扩建项目,目前已发债1.65亿元,教学楼、宿舍楼、产业发展大楼等项目加速推进,统筹做好东技、李宅两个校区改扩建工程。三是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内涵发展,深化白云电商学院合作办学,建立“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奖励机制,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四是实施新招生平台开展全域网络招生,提高职教生源质量;五是加强东西部交流,去年招收了24名四川南江学子来东就读,常态化开展东西部职校间结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