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界:
首先感谢你们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践行新发展理念,将东阳主城区打造成“公园城市”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开展东阳市总体城市设计整合提升及中心城区详细城市设计征集,强化中心城区“两山一江”生态本底,逐步打造“两山对望、十溪汇江、多园营城”空间格局。加强绿地规划和绿线监管力度,编制完成《东阳市公用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空间,指导我市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建设,构筑绿满东阳的生态环境。
二是绿道联网,公园景点有机串联。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绿道长度约296公里,其中省级绿道有6号线(义乌何宅大桥-虎鹿白峰岭隧道)和9号线(义乌屏石头村-长庚村)合计长度为81.75公里,均已全线贯通和完成省级绿道网标识建设。白溪江绿道总投资全长约64公里,沿线湿地属于东阳江省级湿地公园范围,是彰显生态底色的绿道慢行系统,获评第三届“浙江最美绿道”。绿道不仅是对河滨、溪谷、山脊、绿地、公园的串联和围合,而且还能有效整合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等多种资源,充分发挥生态保育、运动健身、文脉传承等多种功能。同时,绿道也可以使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织密“廊道+运动”“廊道+影视”“廊道+产业”“廊道+文化”等“廊道+”发展网络,产廊融合优势初步显现,如八里湾、寀卢共享田园等。经过多年建设,我市建成了自然生态型、自然山地型、美丽城防型、亲水游憩型等四大类型绿道,串联起绿色发展的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是具有“东阳特色”的绿色之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打造成为集城防、绿道、旅游、休闲、文化、产业于一体的最美江滨走廊。
三是集成要素,打造综合功能公园。在公园等绿地景观设计中,我们着重考虑了城市公园景观和公共区域中多元化的需求,强调公园、公共区域建设与改造提升不能局限于以前的单一模式,跳出“几棵树、几块草坪、几张凳子”的传统设计,变得富有内涵。了解市民群众对公园各种功能的期盼,充分倾听周边居民的心声,通过添加文体元素、休闲设施,注重园林设计来实现,“公园+”的多功能叠加新理念逐渐落地。在公园设计中,多配置孩子们喜欢绚烂的颜色,多种植开花结果的植物、缤纷秋色的叶植物,充分吸引儿童并且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并配置一定的儿童乐园独立空间,周边增设绿化防护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设置沙坑、树屋、滑梯、秋千、攀爬架等无动力游乐设施。依托公园特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设立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场地,如种植菜园、生态池塘等,开展科普、自然教育和互动体验活动,引导儿童与家人积极参与,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儿童在自然中感悟、成长。如江滨景观带的扩容提升充分考虑这方面的设计,在南岸艺术公园(暂命名)、浪坑溪+巧溪、猴塘文化公园里面都设计了童玩,亲水阶梯、风筝草坪、野趣谷、艺术学廊、林下儿童娱乐空间等,在城区的小型公园绿地也充分考虑了童玩、多功能设施设计。结合小区和公园绿地建设改造,充分利用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为市民提供一批高质量的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年内完成健身跑道、网球场、乒乓球场等30余处体育设施。
四是提升品质,打造精品项目。积极打造园林绿化精品,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公园绿化重点工程建设,新建一批街心公园、小游园,打造入城口精品园林、特色园林,推动林荫大道和“水润东阳”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点推进江滨景观带、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打造江滨北街、世贸大道等一批“一路一景”的特色道路绿化景观,完成鑫源广场、猴塘公园、树德公园、新江大花园、南门水上乐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新建和提升。结合创建工作,推进市民群众身边绿地的微改造、微提升,建成勤俭、东塘、东丰、蟾院等社区小游园、绿荫停车场。
五是健全机制,提升管护能力。改变城区绿化多头建设、多头管理现状,建立统一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护、执法监管体系。按照“监管和养护相分离”的原则,市城投集团组建国企性质的专业化绿化养护公司,提升专业养护水平,园林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考核,进一步完善城区绿化养护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对城区绿地分类分级养护,提升精细化管养水平,强化巡查执法,加强保护各类绿地资源利用和保护。
再次感谢你们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朱旦阳 联系电话:86816011
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5月4日
供稿:城市建设项目前期服务中心
编辑:朱旦阳
一审:朱旦阳
二审:吕劼
终审:邢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