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韦敏航
近日,应广大村民需求,城东街道单良村召开村务联席会议。会上,村党支部提出,改造提升进村道路人行道并安装太阳能路灯。这一事项经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认为该事项将更好地保障村民的出行尤其是夜间出行安全,且有助于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早在1997年,单良村就施行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二十多年来,单良村严格执行“村民提、代表议、会议定、干部做、大家评”的村务运行机制,村内无论各项大小工程,凡涉及大多数村民利益的事,村党支部都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单良村也成了我市首个实现“党员联系农户”全覆盖的村庄。
一直以来,单良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特别是近年来,为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单良村迭代了“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治理体系,真正做到把“党建+基层治理”与新型网格治理体系深度契合,通过网格化管理架构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积极转化成农村网格治理效能,激活乡村治理“红色引擎”。
“在单良村,小到家中灯泡坏了,大到审批屋基,只要村民提出诉求,网格便会迅速运转,确保村民诉求很快得到反馈和解决。”单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南平说,单良村着力建设“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管理体系,致力于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根据本村实际,单良村按照“户数相近、就近就熟、全部覆盖”的原则,共划分了1个网格5个微网格,将居住区、林区、责任田、河道、道路等全部纳入网格范围,实现治理全覆盖。同时,该村健全“一网五格”的网格管理组织架构体系,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并制作网格化治理团队公示牌,确保村民“有处可诉、有人可找”。
单良村还不断筑强网格承接事项能力,建立“网格+部门”联动服务体系,与供电、卫健等多部门建立驻点服务模式和定期网格会商机制,通过整合各领域事项纳入“单良网格”,实现民生服务和事务管理统一开展,有效补齐了部门力量分散、联动服务薄弱的短板。
如今,走进单良村,村民楼房规划有序,柏油路面整洁干净。夜幕降临,村民们在文化礼堂健身、阅读、跳舞、下棋……一派现代气息的乡村生活图景。谁曾想,这样一个洋溢着活力与和谐的村庄,也曾经历过环境脏、治理乱、素质差的“尴尬期”。
单良村的治理改革,核心在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多年来,单良村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实现了20年“零上访”、从一穷二白到每年村经营性收入100多万元的“蝶变”。
单良村专职网格员卢红晓说,正因为村级事务上的民主决策,加上“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单良村从源头上避免村内矛盾纠纷的发生,也无形中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自治的内驱力。
在法治方面,单良村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原则,“两月一讲”的法制讲堂填补村民法律知识盲区,增强村民遵纪守法的“契约意识”。在德治方面,单良村以家规家训治家、以村规民约治村,形成家训微治理模式。在智治方面,单良村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完善网格事件流转机制,建立闭环的村务处置流程,注重运转时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解决在家门口。
今年以来,城东街道围绕“实体、实战、实效”标准,高位推进网格规范化建设工作,单良村率先一步完善了村级基层智治指挥平台和村级矛调工作站建设,发挥了“一格管全面”作用。与此同时,寀卢村、堂鹤村、东锋村等村社也在深入学习单良网格规范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以“网格”为底座的乡村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