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东阳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4-05-08 17:47 来源:东阳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285所,其中普高14所(含民办7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含民办1所),初中38所(含民办5所),小学74所(含民办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45所(含民办76所)。全市在校生共17.5万人(含民办3.1万人)。在职教职工1.5万人(含民办学校4377人),退休教师3791人。

二、主要特点

东阳文化朴茂,教育鼎盛,享有“教育之乡”美称,1989年被《人民日报》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东阳基础教育发达,是全国首批实现“两基”县市、全国第一批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第一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

1.人才辈出。历史上英才辈出,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一代报人”邵飘萍、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台湾报业巨子王惕吾、量子之父潘建伟等。目前有“十百千万”之说,具体指有东阳籍院士17名,大学校长、书记100余名,博士、博士后1300余名,教授、副教授10000余名,2019年《人民日报》发表长文《小城缘何走出万名教授》,点赞东阳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博士乡”“教授市”。

2.崇文重教。一直以来,东阳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镇街、部门支持教育,于2023年出台《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支持保障力度的十条举措》,真金白银投入支持东阳教育。社会各界持续关心东阳教育事业发展,踊跃投资兴学、暖心捐资助学,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共有教育基金61个,总额6.5亿元,所有镇乡街道“全覆盖”,其中近年新成立的有东阳中学教育发展基金2.6亿元,巍山教育发展基金1.2亿元,江北教育基金1亿元,画水教育基金1000余万元等。

3.勤教苦学。东阳人众地瘠,千百年来耕读传家,贫而好学。教师肯吃苦、会钻研、能创新,“以校为家、生在师在、作业不过夜、勤教乐业”。一批批“东阳马生”勤读苦学,奋发有为,东阳学子特有的“霉干菜”精神,成为东阳教育的代名词。“发奋刻苦扎实朴素”,1982年严济慈留给东阳中学的题词,成为东阳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的生动写照。

三、近年来主要工作及亮点

1.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委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筹和决策。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覆盖率达97.7%。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覆盖率达100%,党建品牌创建达100%。持续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共创建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省级6所,金华市级10所,东阳市级149所。

2.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落地生根。近三年,共实施教育项目103个、完成投资19.7亿元。义务教育段学校新建(改扩建)并投入使用17所,新增学位1.1万个。仅2023年,东阳教育实施类项目36个,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项目15个,新增学位4210个。

3.扎实推动民生工作。“保障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入学”和“为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作为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入学保障率100%、正脊筛查率100%,其中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达87.82%。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实现3个100%:自主经营、供餐全覆盖,公办中小学食材“三统”(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集中配送)流程管理全覆盖和“数字食堂”应用全覆盖。《中国教育报》发文点赞东阳“数字食堂”让学生吃得安全健康。《浙江教育报》头版《浙教先锋》专栏首篇长文刊发《让每一个孩子“好好吃饭”》,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向全省推介。

4.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讲政治、勤学习、重团结、强服务、肯干事、守底线”,举办“校长大学堂”活动和局校面对面活动。近三年新招聘编内教师448名、雇员制教师227名。成立东阳市名优教师培育中心,探索建立名优教师培育工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