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在东阳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目标。代表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不谋而合,体现了传统产业变革发展的重要性,下一步市经信局将协同相关部门攻坚突破,进一步推动我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开辟价值新空间。近年来,随着AI等大模型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力量越来越不能被忽视。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技术层面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同时,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谁能熟练用好数字化工具,谁就能率先重塑产业组织方式,从而开辟新的价值空间,孕育新模式、新业态乃至新产业。一是细化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政策扶持范围涵盖新产品、首台(套)产品、浙江制造精品、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创新中心等等,同时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品给予额外奖励,整体奖补单项最高可达500万元。2023年,我市共有187个省级工业新产品通过专家验收评价,入选省级“浙江制造精品”3个,认定国内首台(套)装备1个,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共争取国家级专项资金4500万元,省级工业与信息化专项资金6315万元,争取资金量居金华第一。二是抓数智强转型。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纵横联动分行业推进企业数字化关键软硬件技术应用。一方面,支持骨干企业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等层级梯次跃升,创建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另一方面,总结骨干企业实施经验,提炼适合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改造方案扩面推广,2023年累计实施数字化改造相关项目104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水平1.0阶段及以上覆盖率达86.05%,排名全省第三,成功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金华市数字化车间4家。三是推动产业绿色升级。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2023年创建金华市级绿色工厂6家,全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企业17家,比上年增长21%,创建金华市节水型企业5家。2023-2024年共6个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年度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项目库名单(绿色化方向),共获得省级资金1160万元。
二、塑强集群新生态。传统产业的创新、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很大程度上依赖良好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优势产业之间以及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建立更多的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发掘合作空间、深化相关合作,既能推动传统产业更好发展,也有利于带动新兴产业加快成熟,进而释放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一是优化政策扶持。根据我市重点产业特点,制定培育计划,出台精准政策举措,如出台了《东阳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2024—2026年)》,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以“链长制”和“十个一”工作推进为主要工作载体,加快构建完善“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统筹培育磁性材料和生物医药及植入性医疗器械2条标志性产业链,全力培育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电子化学品、航空航天、纺织服装、集成电路及信创等5条重点产业链,为我市加快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加强招引力度。近几年东阳市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下游国内空白领域,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梳理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核心项目、产业配套项目招引目录,编制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开展“链对点招引”精准招商,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招大引强,重点盯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下游产业,引进优势企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强势品牌,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例如2022年招引的纵目科技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2023年招引的利维能储能电池项目、均为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高技术含量企业的项目。三是拓宽产业市场。我市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外贸服务体系、加强与信保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加强对市场趋势的研究和分析,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调整出口策略。引导和支持外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扩宽企业的国际合作渠道。
三、聚焦科创新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鲜明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技能人才为基础、产研融合为抓手,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加快培育新动能,实施创新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优化服务解决困难。市政府在各大会议中多次提出我市各部门要以“娘家人”身份为企业多做谋划,主动靠前服务。一方面,深挖企业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牵手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每月开展成果发布活动。2023年,共举办“科技赋能东阳创新行”、“走进中科院直面科学家——科技人才对接”等6场活动,发布了60余项前沿成果,为下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奠定了深厚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百博入企”、“揭榜挂帅”等系列活动,组织博士教授带“技”入企,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产品改进、技术优化、业务拓展等方面提供论证、咨询和指导。2023年,分批次组织50余名博士入企,围绕企业面临的产业链延伸、人才引进、科创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深入开展交流调研,挖掘校企、校地创新发展需求205项,解决技术难题30项,合同金额达3000多万元。二是创建平台引育人才。通过统筹培训学校机构合理布局、推动完善培训机制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技能培训氛围等方式,全面清理我市各类培训学校的培训工种,规范各培训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利用我市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开设订单班、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开展产教融合,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政府扶持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力度,为企业举办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班,构建“点对点”的技能人才培训输送渠道。另外全面加强和省内高校直接的合作关系,为推动我市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每年选拔企业高层次人才外出培训,注重企业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吴腾飞 联系电话:0579-86655854
东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