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甜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数字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提出的《关于推动东阳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能。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今年又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针对您提出的“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 建设东阳国际陆港枢纽。在开通金义东轻轨的基础上,我市围绕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一轴两核三区”中东阳片区东阳国际陆港要求以及我市发布的《东阳市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2021-2035年)规划布局,拟成立东阳国际陆港领导小组,计划制定并发布《东阳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及《东阳市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专项规划》,加速推进东阳国际陆港枢纽的建设。
2. 建设物流铁路专用线。我市将继续加快推进甬金铁路在东阳物流园区建设物流铁路专用线,开通货运服务,实现货物的高效低成本运输流动,降低东阳物流运输成本,实现公铁联运。目前,金甬铁路东阳国际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和土地勘测。此外,我市正在组织调研全市企业的货源组织、运输方式、运输规模、物流通道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拟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3. 完善物流园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我市计划于今年启动甬金高速改扩建金华段、G527白峰岭至李宅段,以及315省道怀鲁至周官段改建工程的建设工作;加快G351周官至山口段的施工进度。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物流园区周边的公路通行能力,以及整体路网的服务水平,进而助力招引先进制造业。
二、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平台
1. 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一是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全市5G网络基站建设和10G-PON设备规模部署,扎实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向纵深发展,新建5G基站500个以上,10G-PON端口数达到430个以上。二是推进5G RedCap、5.5G、云网/算网融合等新技术试点应用,积极培育车间级、工厂级5G全连接工厂。三是推动城市治理终端向多功能融合终端发展,积极部署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环境检测等融合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序推动智慧杆塔“多杆合一”、充换电站(储能站)“多站合一”建及智能取物柜部署。
2. 推动创新平台、产业平台能级提升。一是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和浙中科创走廊建设,高标准打造科技城,推进智创中心内东阳市上大产业发展研究院更多成果项目落地,北大信研院概念验证中心启动项目验证孵化,加快贯通“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全链条。二是加强创新体系构建,支持磁性材料骨干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华东创新中心正式运作、智能交互与沉浸式呈现技术创新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实验室正式挂牌。三是扎实推进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平台、新能源产业平台等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平台建设,加快用地空间拓展和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提升数字经济产业承载能力。四是支持总部中心完善配套服务,加快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凸显、经济效益突出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培育数字楼宇。
3. 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全面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迭代“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企业智造转型路径,新增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深化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创新“1+4+3”服务模式,推广“做样学样”“轻量化智改”,分批次推动磁性材料、现代服装、机械制造行业数字化改造,在箱包、金银丝等块状产业培育轻量级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加快数字化改造0.0阶段清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以上。
三、完善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1. 引育数字人才。一是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优化数字人才供给端,鼓励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学研创融合发展,积极落实各级重大人才计划,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数字经济人才。二是搭建“双月一主题”对接赋能平台,发挥北大信研院资源优势,支持企业优秀人才打破专业壁垒、跨界融合,培育复合型“数字工匠”,全年确保省级人才计划中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在20%以上,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360人以上,开展数字新技术和网络数据安全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2. 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政策,最高奖励100万。明确引育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其子女入学、住房、生活津贴、医疗健康等方面享受保障关爱服务。二是深化人才引育奖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发放引才补贴,对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次多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加强载体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预设站企业进行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辅导、政策引导和跟踪服务,落实设站企业开题、考核优秀、出站后留东博士后等的扶持政策。
3. 优化数改服务供给。一是提供资金保障,在大力度建设资金补助基础上支持农商银行开发“企业数改贷”,让企业零投入便可启动改造,首批4家先试先行企业中有2家申请了300万授信额度。二是提供监理服务,由政府向专业信息化监理公司购买服务,统一打包监理,解决企业因数字化人才缺乏而无法把控建设质量等问题,东阳初步总结出一套针对“N+X”模式的监理范围、监理内容,确保质量。三是实行承保兜底,由人保财险创新数字化改造保险产品,叠加政府保费补助,改造失败的企业最高可获赔25万元,减少企业后顾之忧,提高改造积极性。四是优化运维保障,联合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建设东阳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诊断咨询、后期故障排查等服务。
正如提案中所述,数字经济可以有机粘合生产与消费,改造旧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生产转型升级。我们会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助推东阳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您对东阳工业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倪晓翠 联系电话:0579-89321801
东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