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政务活动

让“星星的孩子”走出孤岛
我市打造孤独症儿童全链条干预体系

发布日期: 2025-10-17 15:12 来源: 东阳市卫生健康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近日,市妇幼保健院相关医护人员收到一则令人欣慰的消息:曾因孤独症不愿开口的患儿,经科学干预后能与人简单交流。这一变化正是我市积极推进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的生动缩影。

自2018年开始,我市将18月龄、30月龄儿童孤独症初筛纳入免费项目,覆盖语言、运动、社交等维度,筛查阳性儿童转诊至市妇幼保健院复筛。今年,0至6岁儿童孤独症复筛还被纳入省民生实事项目。我市依托1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乡中心卫生院,将孤独症早期识别融入0至6岁儿童常规健康体检。医护人员初步评估存在社交迟缓、语言落后、重复行为等迹象的儿童,再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引导至市妇幼保健院复筛诊断。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免费复筛评估590人次,确诊孤独症儿童24名,均纳入后续支持管理。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为0.7%,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1000万。其中,0至14岁儿童约有300至500万人,大约每68个孩子就有1名患有孤独症。目前,孤独症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以干预康复训练为主。0至6岁尤其是0至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关键期,可塑性和可控性强,早干预能最大程度缩小患儿与普通孩子的差距,部分患儿甚至可正常成长;反之,年龄越大、症状越重,康复效果越差。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语等孤独症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儿童发育健康的认知不断提升,加之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越来越多家庭开始主动关注孩子在社交、语言及行为发育方面的动态。“过去,家长往往要等到孩子两三岁出现明显语言落后症状,才会意识到问题并带其就医;现在,基层医生在日常儿童常规体检中,就能敏锐捕捉到孤独症的早期征兆。”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发现、早治疗,是帮助孤独症儿童打开外界沟通之门的关键,尤其在3岁前的神经发育“黄金期”,科学规范干预能显著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互动意愿与生活适应能力。为此,市卫健部门主动联动教育、残联、妇联等多部门,共同推动形成“筛查—评估—干预—家庭赋能”的闭环服务链条,确保每个有需要的孩子都能被纳入关注范围,同时也希望家长主动参与筛查并配合康复机构做好家庭干预,当好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