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培训的重点是药械采购招标的合规流程与风险点识别……”近日,我市开展公立医院纪委书记专题培训。这样的“一月一专题”培训已累计开展14期,内容涵盖党员发展、干部任免、工程招投标等多个重点领域,通过“案例教学+流程拆解+实战演练”模式,持续提升监督专业化水平。
自2023年7月启动公立医院纪委书记专职化模式以来,全市8家市属公立医院已全部设立专职纪委书记(纪检委员),通过“专项督查+常态监管”组合拳,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医院治理全流程的每个“风险点”,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纪律防线。目前,全系统共有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111名,实现监督力量专业化、独立化。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纪委书记多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兼任,在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等繁重任务挤压下,监督工作常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问题导向催生改革创新,市卫健局党委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纪检经验丰富的干部“下沉”至市属医院,专司监督职责。“我们打破‘内部循环’模式,实行专职化管理,就是要让纪委书记摆脱利益关联,真正成为‘常驻不走的巡视组’。”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保障监督工作有效开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制定了《东阳市公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办法(试行)》《市属公立医院派驻纪检人员考核细则》,明确了纪委书记“三不三参加一全程一必须”的工作原则:不分管业务、不兼任行政职务、不从事无关工作;参加医院党组织会议、列席院长办公会、参与书记院长碰头会;全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紧盯药械采购、工程招投标、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
为确保监督实效,市卫健局推行月度专项监督制度,聚焦人员招聘、药械采购、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医院党组织书记、纪委书记汇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各公立医院纪委书记围绕编外人员招聘、后勤采购、药械采购等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共发放督办单10份,整改完成率100%。“有了专职纪委书记,我们对廉洁行医的边界更清晰了,这既是监督,也是保护。”近日,市人民医院一位科室主任在谈及医院监督机制变化时感慨道。
公立医院纪委书记专职化是我市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益探索。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把清廉医院建设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重点时段、重要事项,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持续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升监督效能,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来源: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