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奥琳
近日,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完成了新一轮食品风险监测,重点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为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部门执法提供科学依据。食品风险监测贯穿食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流程。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实行“每月抽检+季节专项”,如夏季重点检测海鲜副溶血弧菌,秋季排查月饼防腐剂,确保在售食品合规,同时还随机点外卖,将餐食送到实验室检测大肠杆菌等微生物。
“开展食品风险监测,就是把风险掐灭在萌芽状态。”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一套实时传染病预警系统早已落地:当医生接诊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患者时,电子病历系统会自动“报警”,实现病例信息实时上报国家监测系统,疾控人员作为哨兵,发现异常情况则会立即开展处置工作,如调查溯源、采样检测、阻断传播链等。同时,针对不同季节和传染病类型,开展专项监测,如夏季聚焦蚊媒传染病防控,常态化开展布雷图指数(BI)监测,做好病媒生物防制,预防登革热等疾病,并覆盖多种重点病种及媒介监测,包括常见的肠道、呼吸道传染病,蜱虫、鼠疫监测等,形成了“日常监测+应急响应”的闭环防控。
监测不仅能“堵漏洞”,更能“画健康地图”。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每年会系统统计数千条死亡及慢性病发病信息,通过数据拆解分析,为健康管理提供方向。哪个年龄段糖尿病发病率增长最快,哪个乡镇高血压患者集中,哪些社区肿瘤发病率偏高……针对这些数据,落地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发现某乡镇高血压患者集中,社区会立即加派医生上门随访,不仅监测血压,还会手把手指导低盐饮食;若监测到某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激增,会快速组织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血糖控制、饮食搭配等知识,同步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动态跟踪病情。
与此同时,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聚焦矿业、建筑等高危行业,通过常态化监测、精准干预与动态监管,建立“一行业一重点”的监测机制。对粉尘密集的矿业、红木家具企业,重点监测劳动者肺功能;对机械厂车床工人、建筑施工人员等噪声暴露群体,每年开展听力检测;对电子厂、装修行业从业者,监测血液白细胞及肝肾功能,防范苯等有机溶剂中毒风险,为劳动者筑牢职业健康屏障。
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健康监测网络,将防护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看不见的守护,为广大市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健康屏障。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让这张“健康网”更密、更牢,切实守护好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