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东阳 > 东阳旅游 > 吃在东阳

东阳人舌尖上的“非遗”

发布日期: 2015-05-27 10:59 来源: 东阳市人民政府 字号: [ ] 浏览次数:
  当梅干菜小姐与五花肉先生相遇,他吸收她的精气,她被他的肥腴滋润,配一碗热腾腾的大米饭,神仙都不换。
  
  上周,东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梅干菜有望入世界非遗,聊一聊这些年我们吃过的“博士菜”》一文,让不少网友回忆起自己吃梅干菜的经历。
  
  网友“黄华滨”说:“黑乎乎的梅干菜陪伴了初中三年,至今还是我的最爱,赞。”网友“儿孙满堂”说:“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读高中时,夜自习结束泡一碗梅干菜汤,真比现在喝人参汤还好呢。”网友“一丁”说:“小时候,梅干菜焖猪头肉非常好吃,是招待客人的一道好菜。”
  
  网友“一滴滑落的眼泪”更是表示,自己是外地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东阳的朋友,他做的梅干菜扣肉特别香,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每次他回家我都会让他多带点。他开玩笑地说,你那么爱吃梅干菜扣肉,干脆嫁到东阳吧。
  
  10多种美食已入非遗
  
  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金华(东阳)火腿、东阳酒、东阳爊面、东阳索粉、千祥酱油、三样贯、东阳瓦罐鸡、南马肉饼、东阳豆腐、东阳羊肉、东阳馄饨、切年糖等10多种美食,都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金华(东阳)火腿是国家级非遗,东阳酒是省级非遗,东阳爊面和东阳索粉是金华市级非遗,其余则是东阳市级非遗。
  
  这些非遗美食是怎么样来的?制作方法是怎么样的?记者挑选几样给大家讲解一下。东阳爊面是东阳城区一带特有的面食。有说法称,有大户人家办生日宴时,厨师在备好菜蔬后,要先烧点心,以防宾客肚子饿。于是顺手从备好的菜蔬中各取少量,与面条一起放入锅内煮,“东阳爊面”就制成了。
  
  三样贯这个名字让人觉得有些陌生,其实指的是酒席上的馒头焐肉、饧梅全鱼、烧帽子糕。在清朝中叶,三样贯是东阳宴席美食标志性的佳肴。东阳瓦罐鸡也是东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城区不少餐馆都能吃到,该道美食选用东阳土鸡,炖时与金华“两头乌”猪的肉排同入瓦罐中,多放生姜和老酒,用稻草温火炖制而成。
  
  李宅拍拍饼正在申遗
  
  虽然东阳的非遗美食众多,但记者发现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美食却比较少。
  
  对此,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何霄鹏介绍,非遗美食都是以前传承下来的,是东阳人比较认可的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像金华(东阳)火腿、东阳酒、东阳爊面、东阳索粉等美食传承得比较好,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被大家熟知。其余的非遗美食由于没有专门的企业进行生产,没有被成规模地保护,所以影响力有点欠缺,也就难以申请国家级、省级非遗美食。
  
  另一方面,申请非遗要认定代表性传承人,还要有能把美食传承下去的保护基地。而像南马肉饼、东阳豆腐、东阳馄饨、切年糖等小吃类美食很多人都会做,要认定传承人就比较困难,而且这些美食也没有保护基地这个载体。
  
  “目前,李宅拍拍饼正在申请东阳市级非遗。拍拍饼是李宅的一件‘传家宝’,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何霄鹏介绍说,李宅拍拍饼虽看似简单,但制作时很有讲究。要把拍好的饼放入锅内,不断翻转,待饼鼓成气球状才能出锅。
  
  非遗专家给您推荐美食
  
  除了非遗美食外,东阳还有哪些传统特色美食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蒋泰灯说,糖饧、红豇豆馃、荞麦老鼠等都是东阳的特色美食,可以考虑申请入遗。
  
  糖饧,是到了农历七月半,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一种美食。做糖饧的工序很复杂,先把米泡透,用石磨磨碎磨细,加上配料,加水慢慢地调成糊状米浆,然后把米浆放到蒸锅上,等蒸熟后自然冷却。经过这些程序,香喷喷的糖饧就能上市了。
  
  红豇豆馃,在东阳南乡比较兴盛。每到农历八月半,南乡人就把糯米搓成球,将糯米球放在豇豆里滚一圈,直到糯米球外面沾满豇豆。香喷喷的红豇豆馃就制作成了。
  
  荞麦老鼠是用荞麦制成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荞麦粉和成团子。将和好的荞麦团子捏成大拇指粗的面条,然后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拿一小段用拇指在米筛上按成中空,这样一个背上有花,形状像小老鼠的荞麦老鼠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