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5-06-03 16:45 来源: 东阳年鉴 字号: [ ] 浏览次数: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市名城”的发展目标,千方百计稳增长,促和谐,全市经济总体运行缓中企稳,转型升级继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373.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86.71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68.42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9∶51.1∶44.0调整为4.8∶50.1∶45.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4517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157美元),比上年增长10.0%。

    图1 2008~2012年东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财政总收入50.37亿元,增长2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11亿元,增长25.7%。财政支出平稳增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24亿元,增长35.7%,增幅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教育、公共安全、社保与就业、节能环保、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和城乡社区事务分别增长34.5%、44.7%、32.5%、38.3%、47.3%、62.9%和25.0%。
    年末全市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4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057人,其中380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比上年下降4.6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比上年下降了0.24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2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7499 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161公顷,减少0.4 %,其中,谷物25054 公顷,减少0.2 %;豆类4059公顷,减少2.2%;番薯2040 公顷,增长1.4%。

    图2 2008~2012年东阳市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粮食产量18.63 万吨,比上年增长1.5 %;肉类产量14452吨,下降2.0%;禽蛋产量4538吨,下降13.2%;水产品产量7071吨,增长61.5 %。

    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2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8.0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7.30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7.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5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386.22亿元和36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和8.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151.59亿元,增长9.9%;重工业总产值234.63亿元,增长10.3%。全年新产品产值81.65亿元,增长8.5%。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21.5%回落到21.1%。服装产量6975万件,增长4.2%;家具产量257.38万件,增长5.6%。

    全市3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0.5%;利税28.9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利润17.53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5.4%。
    全市18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48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创历史新高,其中外省产值1145.24亿元,增长18.3%;实现利润49.89亿元,增长27.4%;税金总额48.61亿元,增长1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37.81万平方米,增长21.9%;竣工面积5708.56万平方米,增长1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投资项目投资122.85亿元,增长27.7%。在项目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23.14亿元,增长372.3%。
    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8.5%;第二产业投资89.35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65.87亿元,增长109.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7.4%。房屋竣工面积64.35万平方米,增长149.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37万平方米,增长7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86万平方米,增长89.0%。

     图3 2008~2012年东阳市固定资产额及其增长速度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153.40亿元,增长15.8%;乡村市场零售额20.86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1.03亿元,增长1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23亿元,增长12.1%。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7%,金银珠宝类增长1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1%,汽车类增长10.7%。

    图4 2008~2012年东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拥有商品交易市场86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87.26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73.58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3.56亿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21.61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6%,其中:出口额19.39亿美元,增长5.6%;进口额2.21亿美元,增长6.2%。主要出口市场情况良好,欧盟仍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家,合同外资925万美元,下降84.6%,实际到位外资1354万美元,下降63.0%。


     图5 2008~2012年东阳市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客运量3902.1万人,比上年增长1.1%,旅客周转量134612.2万人公里,增长2.5%;公路货运量2119.71万吨,比上年增长1.1%,货物周转量104934.8万吨公里,增长0.3%。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272.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2.3公里。机动车辆快速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09036辆,其中私人汽车99394辆,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1.2%和22.4%。
    全市邮电业务收入92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689万元,增长12.9%;电信业务收入82073万元,增长10.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3.4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1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0.28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28.41部/百人。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24万户,年末达到123.88万户,移动电话主线普及率为150.03部/百人。新增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979户,年末拥有159788户;年末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222.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国内游客1215.75万人次,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81.46亿元,增长31.9%;入境游客6.60万人次,下降21.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45.12万美元,下降21.8%。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00.68亿元,比年初增长12.2%。人民币存款余额594.36亿元,比年初增长12.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15.65亿元,增长13.8%。
    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446.23亿元,比年初增长21.3%。人民币贷款余额435.85亿元,增长21.3%。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增长27.43%,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下降37.0%;中长期贷款增长0.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2.1%。

    图6 2008~2012年东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全年保费收入139398.39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273.05万元,增长20.2%;人身险保费收入89125.34万元,增长23.4%。赔款、给付共36783.02万元,其中财产险23019.26万元,人身险13763.7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高等院校2所,当年招生数5300人,在校学生14800人,毕业生4150人。全年各类高等院校录取人数达6011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录取人数5285人。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中12所,招生数5173人,在校学生16264人;职业中学8所,招生数2956人,在校学生9879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为98%。初中34所,招生数9286人,在校学生24818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学89所,招生数11796人,在校学生66714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达100%,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当年招生数20人,在校学生136人。幼儿园201所,招生数12236人,在园幼儿33084人。
    年末拥有地及地(市)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5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全市获科技进步奖37项,其中:地(市)级7项。科技成果鉴定49项,其中:地(市)级49项。专利申请受理2460项,专利申请授权2423项。
    全市拥有天气观测站1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点总数达到23个。全年一般性质降水24小时预报准确率83.1%,重要性质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50.0%,温度预报准确率87.0%。
    全市获得浙江名牌产品5只,复评6只;金华名牌产品7只,复评6只。全市新获食品QS证书14张,累计共110张;企业主导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省级)3家,AA级(市级)4家,省级计量检测体系水平确认企业1家,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2项。全面完成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库建设,入库企业120家。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729台(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102次,举办训练班56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0万册;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场次212场;剧院1个、电影院3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0.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20.8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9.95%,电视综合覆盖率99.83%。拥有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9600卷,其中新中国成立前6437卷,新中国成立后43163卷。
    参加地市级以上运动会获金牌98.5枚,银牌93枚,铜牌76枚,其中:省级比赛金牌14枚,银牌7枚,铜牌8枚。全市有二级运动员56人,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2名。全市共发行电脑体育彩票7236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拥有床位332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072张,妇幼保健院床位250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诊所)4084人,执业医师1307人,执业助理医师235人,注册护士134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5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36人。另有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37个,卫生技术人员596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上年的97.5%提高为97.6%,自来水受益人数达67.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539845人,参保率为96.2%,乡镇覆盖率达100%。
    十、环境保护
    全市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2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2个,面积54.4 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3 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5%。全年工业用水重复用水率为64.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工业废气治理设施307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3.5%。
    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为14780公顷,市(地)级生态乡镇11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91.8%。累计建设生态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30621.20公顷,森林面积达103731.2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9.1%,年末森林蓄积量461.28万立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人口827981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82人,占50.8%,女性人口407099人,占49.2%。年末总户数310933户。年内出生人口9097人,出生率为10.98‰;死亡人口6745人,死亡率为8.15‰;净增人口23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3‰,比上年提高0.64个千分点。
    据城乡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08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分别为5468、6807、542、2191元,分别增长15.8%、6.8%、79.3%、9.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725元,增长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95元,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15716元,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876元,增长10.3%。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6.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0.68 平方米。

    图7 2008~2012年东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7522人,比上年末增加29164人,增长16.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1476人,比上年末增加21530人,增长14.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2294人,比上年末增加7709人,增长7.4%;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2860人,比上年末增加6060人,增长7.0%;工伤保险205489人,比上年末增加25150人,增长14.0%;女工生育保险100089人,比上年末增加24500人,增长32.4%。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116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812元/月。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人数156452人,收缴保费4056.35万元,其中:45~60周岁实际参保15.65万人,参保率为98.8%;60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率为100%。对全市60周岁以上符合享受条件的115200人足额发放每月90元的基础养老金,累计发放11055.88万元;对全市1096名复退军人累计发放优待金50.10万元;对4339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对象死亡人员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金655.22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14444.59万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53905人,比上年末增加2709人,增长5.3%。
    全市共有低保对象518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40.49万元。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6个,床位5550张,收养人数2261人。全市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820万元,实际救助1153人次,发放救助金578.17万元。全年发放救灾款40万元,救济灾民890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98.9%,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为100%。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14个、社区服务网点108个,建立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19个。全市共发放义务兵优待金725.82万元,城镇退役义务兵自谋职业率为100%。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