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共同富裕

花园村共同富裕之路

发布日期: 2021-11-15 09:28 来源: 东阳市人民政府 字号: [ ] 浏览次数:

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背景下,秉持“先富帮后富,强村帮弱村”的花园村共富实践,吸引了来自社会的目光。2004年以来,富裕起来的花园村通过两次“一并九”,将村区域面积由0.99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6.5万人。1978年,花园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2020年底,1.4万名花园村民人均年收达到14.2万元。“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算富”的共富理念在花园村被生动诠释。

花园村很少有安静的时刻。当跳完广场舞的村民各自散去时,村子东边的夜宵一条街开始人声鼎沸,到了凌晨四五点,西边的早餐街已经亮起了灯光。这里平均每天有1万名游客来游玩。99米高的雷迪森大世界和88米高的摩天轮矗立在村里,昭示着这个村的“不一般”。2020年11月,省政府公布第4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中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行政村——花园村。

“中国农村第一城”,这几个大字出现在村口。这里处处都像小城市,但繁荣街景的背后,是更令人振奋的成就——2004 年以来,花园村相继合并周边 18 个村,并带动它们共同富裕;2020 年,全村 1.4 万名村民人均收入突破 14 万元,还能享受30余项福利;5万多外来人口共享着花园村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个村,“长”成了一个创富平台

第一次到花园村的人,首先被颠覆的是头脑中固有的乡村印象。从进村开始,眼前不见寻常农村的村舍稻田与阡陌纵横,四周是统一规划设计的红白相间的住宅、红木商铺长廊,肯德基、电器连锁店、教育培训机构……村里甚至有自己的劳务市场和一个大型游乐场。说是村,但更像一座城。12 平方公里的村庄,村道上红绿灯就有28个。但历史上,花园村这个有着美丽名称的村庄,曾经只是一片贫瘠的荒丘秃岭。花园村造富,不在田里。这儿种植的,是另一种“作物”——高科技工业、现代商业和服务业。村里有 5 万多外地人,规模是本村人的 5倍。天南海北的人到了花园村,迅速融入这里的就业网——花园村拥有1家上市公司、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有2949家个私工商户。

自把中科院的项目引进村里,花园村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出口基地。花园村第一家上市公司“花园生物”,通过股权激励造就了最早的一批花园“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近几年,花园新材、花园金波、花园药业、花园新能源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在争取上市。一大批老员工分到了股份,这也意味着,几年后花园村的“富豪榜单”或许会更长。

更大的创富“源头”是村里的红木市场。这里“半个村”分明属于红木,属于红木厂,属于红木一条街。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市场,也拥有最完备的红木家具全产业链。村里67%以上的个体户和红木产业息息相关,用全村的“经济命脉”来形容红木产业,毫不夸张。为了发展红木产业,在村里的原木市场、木材市场里,建了数百个工棚,这些工棚每年都有可观的租金,为花园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整个花园村,把自家闲置空房租给红木产业经营者的,大概就有三百来户。和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花园村村民收入来源并不十分依赖村集体经济。村民实现本地就业的途径有不少:头脑活络的村民可以自己创业;文化程度高的被村里企业聘用;文化程度不高的,可以从事相关配套服务业,例如园林绿化、村庄保洁等工作。花园村的富裕,不是“被人均”的富裕,而是货真价实的“共同创富”。

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

如今的花园村由19个小区组成,而这19个小区,之前是19个村。2004年底,花园村与周边9个村合并,2017 年 3 月,扩大并村范围,另外 9 个村再次并入。两次并村,花园村从一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人的小村,成为一个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逾6.5万人的超级大村。

并进来的村,经济状况全都不如原来的老花园村。有些村,集体经济完全是一片空白,还有许多村欠着一屁股的债务,指望并村之后通过老花园村的集体积累来弥补。因此,第一次并村之后,老花园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陡降,从3.6万元降到1.6万元,2017年的第二次并村后,村民人均年收入降得更多,从16万元降到了12万元。

事实上,第一次被并的9个村村民,没有预想的那么盼望并村。相反,许多人心里嘀咕:老花园村的福利早有耳闻,老人每个月都有生活费,电视费、电话费都由村里包了,子女上学学费减半,那并村后,会不会变成没有地位的“二等村民”?

这 9 个村子中,无论从规模还是经济总量看,南山村都是最大的一个。它有上千人口,是老花园村的两倍。而且村庄地理位置也相当不错,从东阳通往永康的东永一线公路正好从村边经过。拥有这样强劲实力的南山村,却分裂成东西两庄,东西各设一本账,这一分就是几十年,矛盾深重,纠葛久远。

基于这些问题,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开出了一剂“猛药”。他宣布并村后的新花园,财务统一、福利统一、村庄规划建设统一。并村之后实行旧村改造,南山村原有的村庄居住布局被打破,原来东、西两片的人通过招投标重新安排,同时经济上不再分开,都在一起领取补贴和养老金。几十年形成的“坚冰”在无形中逐渐消融。

2020年,花园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突破14万元,放眼国内,达到这条水平线的村庄并不多。如今花园村村民享受着 30 余项福利:村民看病,在医保的基础上再报销一半金额;每人每月发放米、肉、蛋、油;享有建房补贴,资金不够由村集体垫付;村里有免费的公交车,招手即停;子女上学实行16年免费教育制,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学费全免。

开放的花园,大家的花园

从踏入花园村的那一刻起,外来人员就可以感受到,这儿的村民不但不欺生,还特别呵护外来客。村里的免费公交,不只对本村人免费,对外来人员一样免费。剧院、图书馆、电影院,外来人员也享受和本村人一样的待遇。村规中还有一条:如果外来人员和花园村民吵架,村里先处理本村村民。5年前,村里下发过一份通知,外来人员有买房、住宿、购物等消费,可以到村里报销一部分作为福利。花园村的发展必须靠所有人,外地人在这里奋斗,花园人同样受益。这是全体花园本村人的共识。

只要你沿街走一遭,除了当地农家菜,贵州烧烤、江西小炒,都能在村里看到。村这头,一群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男女正在对歌,村那头,贵州布依族的小伙子含着树叶,吹出了一首歌。

共同富裕,不是只有物质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满足感。花园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探索是超前的,每年的村晚、两年一度的村运动会、各种节庆。同时,为了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村民艺术素养,花园村还特别成立花园艺术团。

全村有 40 多家快递公司,便利店、小超市遍布街头巷尾,还有送菜上门服务,在许多花园村民以及新花园人心里,花园村胜过许多城市。这里干净、安全,全村没有一户安装防盗窗,村里和华为合作开发了“智慧花园”系统,不仅可以通过VR看房,在线租赁商铺,还能实时调取全村摄像头的录像信息,不久,整个系统将串联起花园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外乡人认识花园村,也无需再走街串巷,只要通过手机就行了。

现在的花园村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家家住新房,人人有保障,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从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花园村为打造全面小康的现代化农村提供了鲜活样本,走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以游美村”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花园之路,形成了新时代乡村与城市耦合发展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