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06-28 18:39 来源: 东阳市人民政府 字号: [ ] 浏览次数:

一、现状与问题

木雕·红木家具产业作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工业强市”建设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与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必须加快转型发展。

(一)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东阳木雕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四大主要木雕流派之一,与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和瓯塑合称“浙江三雕一塑”,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阳的工匠把木雕工艺和家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家具风格——东阳红木家具风格。东阳的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特色,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由自信到失落再到回归复兴的曲折过程。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东阳的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有利于消除文化自卑,重拾文化自信,提高国人的传统文化情怀和文化品位,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意义重大。

近年来,东阳木雕红木频频亮相国际性峰会。尤其是在2016年杭州举办G20峰会期间,东阳木雕·红木家具行业承担了主会场会议厅、萧山机场专用候机楼贵宾休息厅和杭州楼外楼饭店三个重要场所的项目,包括木雕装饰、会议桌、宾客座椅、背景屏风等木雕和红木家具作品,充分展现了东阳木雕·红木家具的悠久文化魅力。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木雕·红木家具产业作为东阳市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产业,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近年来,人们对集实用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红木家具的青睐给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截止到2016年8月,全市现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2200多家,其中南马、画水镇、南市街道和横店镇分别有960家、422家、385家、278家,这四个镇(街道)的企业总数占全市的93%。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全市有规上企业37家,其中35家为红木家具企业;浙江省名牌产品9个、金华名牌产品18个、东阳名牌产品3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8个、金华市著名商标14个、东阳知名商标34个;市长质量奖企业2家,167家企业实施联盟标准。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专利授权1200件。2015年,全市红木家具产业完成产值200亿元左右,税收1.6亿元。红木家具产、供、销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已经形成,已成为全国红木家具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市现有“亚太手工艺大师”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6位。东阳被命名为“中国木雕之都”、“中国红木家具之都”、“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世界木雕之都”。2014年10月份,世界手工艺大会在东阳举办,展示了东阳千年的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红木家具完美结合,形成了东阳红木家具独特的工艺风格,这既是东阳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也是区别于全国其他地方红木家具的优势所在。

——产业平台日渐完善。为了加快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发展,东阳市委、市政府根据东阳的实际,确定“三个基地、四大市场”的布局:南马、横店、城北等三大生产基地;东阳中国木雕城、东阳红木家具市场、南马花园红木家具城和东阳中国古典工艺城等四大交易市场。由东阳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的木雕小镇以打造“国际木雕艺术创作交流中心”为目标,延伸木雕红木产业、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三位一体”,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

——市场环境逐步规范。东阳木雕·红木家具行业通过大力推广联盟标准和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开展“百日整治”行动,针对红木家具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严厉打击,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家居市场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风格的突破和创新始终是东阳红木家具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东阳红木家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市场上大部分红木家具产品都沿袭了明清时期的家具风格,能够在造型设计和产品概念上进行创新的产品较少。作为制造业之一,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已经面临转型升级,亟需提升设计、研发、品牌等多个环节。此外,红木家具市场中的仿造、抄袭、模仿现象层出不穷,让众多红木家具企业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时畏首畏尾,极大地影响了大企业的创新和设计热情。

——技工人才后继乏人。当前,人才瓶颈正在制约红木家具的工艺创新。红木家具的雕刻和镶嵌等环节需要优秀的技师手工完成,然而优秀的技师难觅难留。木雕技师的短缺也是制约红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木雕从业人员开始锐减,学习木雕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优秀的雕刻技师正面临着断代,也即将面临枯竭。

——税收管理存在不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规模发展程度与实际税收贡献不相匹配,存在纳税遵从度低、税款流失普遍等突出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销售木雕·红木家具多以现金结算或个人信用卡收付,不开发票现象比较普遍,现行的“以票控税”手段难以有效监管。

——品牌体系建设滞后。近几年,东阳红木家具行业的优质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但相对于全市红木家具企业来说,比例并不算高。目前,木雕·红木家具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还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居多,生产场所简陋,不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规模小、分布散、技术差是数量众多的小作坊的突出问题,无论是企业规模、质量效益,还是技术管理水平、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提升。当前东阳在红木家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丰富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的深度不够;以及红木家具文化溢出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扩展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创意设计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体验形式和产业业态,提升文化资源利用层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市场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近年来,东阳市政府已明确将东阳中国木雕城、红木家具市场、东阳中国古典工艺城和花园红木家具城作为产品销售经营区域。但还有部分地区搞集中展示变相地开辟红木家具经销市场,开展招商引资的竞争,造成市场资源相对分散,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三)转型的背景与趋势

——原材料进口遇阻。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但2016年以来,已经有多国出台禁令或者限制木材出口:4月中旬,加蓬政府则制定新规定,限制私营企业出口风干锯材;4月底缅甸停止全国所有木材企业的木材砍伐与加工;5月中旬,贝宁新政府宣布暂停木材产品运输许可,禁止所有森林产品出口;6月初,老挝政府扩大木材出口禁令,收紧木材业务。中国红木原料进口近几年屡次遭禁,对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市场低迷价格难涨。根据中国红木委发布的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HPMI)显示,2016年4月份该数值为91.1,同比下滑4.9%,环比上升1%。但仍处于警戒线100以下,属行业收缩区间。从2016年3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来看,在国内去库存的压力下,进口成交价格下滑明显。原材料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原材料行情推升制品价格走高的动能有限。

——市场环境良莠不齐。一段时间以来,红木家具市场一些不良厂商由来已久的混淆视听、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恶习,严重伤害了红木消费者的信心。譬如,用血檀、科檀或者酸枝冒充小叶紫檀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红木家具市场的正常发展。

——区域品牌竞争激烈。2015年全国红木家具产值在1000亿左右,东阳红木家具产业集群总产值在200亿元左右,只占全国的20%。从全国来看,红木家具市场仍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东阳之外,中国还有三大红木生产基地,包括福建仙游、广东中山、河北大成。其中,福建仙游的红木家具档次较高,工艺较好,是“仙作”的代表;广东中山的红木家具以缅甸花梨为主,款式较新,与红木家具配套的铜件可说是中国一绝;河北大成是“京作”的代表,也是北方最大的红木生产基地,尤其以生产仿古家具为主。另外还有以进口家具为主的广西凭祥、东兴两个市场,云南瑞丽近年也是新兴市场。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践行“干到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以推进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转型发展为主线,围绕“更好的工艺、更优的设计、更多的选择、更高的性价比”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一手抓诚信、一手建平台”的工作思路,打造“买红木到东阳”的区域品牌优势,做强“中国红木家具之都”、“中国木雕之都”和“世界木雕之都”,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木雕·红木家具研发产销旅游中心”,为全省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二)发展原则

——坚持“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依托“工匠精神”打造高品质木雕·红木家具,把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倡导“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为加快推进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木雕·红木家具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和行业自律,助推木雕·红木家具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

——坚持“创新引领,智能制造”的转型方向。顺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木雕·红木家具等历史经典产业的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进行创新升级,引领红木生产企业步入“机械工匠”新时代。

——坚持“弘扬传统、融合现代”的设计导向。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融合现代元素,重点强化设计创新,要在传承古典家具的基础上适当改良,使红木家具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使用习惯,实现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有效拓展市场空间。

——坚持“诚实守信、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注重产品品质,秉持诚信经营,坚持绿色制造,重点在选料、生产、销售等环节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全产业链管理,确保产品天然健康环保,共同培育和维护“东阳木雕·红木家具”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三)发展战略

——规范化战略

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规范化程度。把握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的建设契机,提升对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保护,全面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同时开展木雕·红木产业专项整治,加大拆违和伪劣侵权打击力度,全力整治“低小散”,使产业发展规范有序。

——协同化战略

全力推进集群内企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方向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产业集群内的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协作配套关系。引导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业务管理全流程开展协同,促进集群内企业共同成长。

——品牌化战略

全力打造“东阳木雕·红木”品牌。重点在实施“名企、名品、名家”战略上下功夫,大力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木雕红木产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企业家,引导鼓励木雕精品力作创作生产,打造“百年企业”。通过产业升级、优化服务、加快发展,全力打造“东阳木雕·红木”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东阳木雕·红木”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信息化战略

全力推动传统产业“两化”深度融合。鼓励行业内龙头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项目,以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网络化为方向,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AR/VR等新兴技术,建立O2O立体营销体系,明晰实体市场定位,大力开拓虚拟市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在质量效益、企业培育、制造方式、大师引领、品牌创建等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提升,形成全国最完整最先进的木雕·红木家具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发展新路径。实现木雕·红木家具系列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实现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中国红木家具之都”、“中国木雕之都”、“世界木雕之都”的地位得到全面巩固,“东阳·中国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指数”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发展指数,并力争将东阳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木雕·红木家具研发产销旅游中心。

2、转型目标

——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55亿元,力争达到60亿元;税收3.2亿元以上,增加值力争达到2015年的2倍左右,利润力争达到2015年的2倍以上,东阳木雕·红木家具制造向品质制造迈进。全市木雕·红木家具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突破30%,东阳“中国红木家具之都”、“中国木雕之都”和“世界木雕之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的木雕·红木家具研发产销旅游中心规模。

——企业培育形成新梯队。到2020年,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龙头和骨干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产值超五千万企业30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超5亿元企业1-2家;木雕小镇和集聚园区全面建成,70%以上的木雕·红木家具企业实现入园发展。

——制造方式实现新转变。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率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100%;生产自动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全部企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入3亿元以上。2017年之前全部规模以上木雕·红木家具企业主要生产线完成“机器换人”改造,2020年之前全部入园木雕·红木家具企业完成生产线或部分环节的“机器换人”改造。

——大师引领铸就新价值。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大师”团队更趋完善,高端人才支撑体系更趋优化。到2020年,力争再引进培育出2位亚太手工艺大师、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截止2020年,力争累计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

——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到2020年,全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工商认定的浙江省名牌产品达10个以上,金华市名牌产品达30个以上,东阳名牌产品达50个以上。浙江省著名商标达14个以上,金华市著名商标达27个以上,东阳知名商标数量达50个以上。市长质量奖企业再新增1-2家。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东阳木雕·红木家具”区域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培育1件“东阳木雕·红木家具”区域名牌产品,全市实施联盟标准企业数量达到600家以上。

具体内容见附件。

东政办发〔2017〕119号附件东阳市木雕_红木家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