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

发布日期: 2022-01-25 10:59 来源: 东阳市人民政府 字号: [ ] 浏览次数: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我市要在“重要窗口”伟大实践中展现东阳作为、打造硬核成果,努力以县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根据省和金华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发展和改革局开展《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

二、起草过程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前期开展《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以下简称“《基本思路》”)起草,市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发规院分别于2019年10月-2020年5月先后组织召开了四轮部门、乡镇街道意见征求会,实地调研重点区块、平台、项目等,听取各部门和单位“十四五”发展思路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书面征求了部门、乡镇街道的意见,并与上级《基本思路》进行多轮衔接修改完善。

2020年7月1日,楼琅坚市长、陈洪常务副市长、吕良勇副市长专题听取了“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情况汇报,根据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与7月24日的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进行了衔接。

2020年8月17日,市十五届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基本思路》。《基本思路》通过后,市发展和改革局立即着手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2020年9月23日,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规划座谈会,根据部门和镇乡街道意见形成基本框架。11月12-13日,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根据部门、重要平台、镇乡街道、局内部各科室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11月25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题汇报会上市发改局专题汇报了主要内容。根据市领导意见,11月26日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接面商会。与主要指标部门对接沟通,对纲要进行进一步修改。12月4日组织全局相关科室对《“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逐字逐句的校正。12月7日向四套班子领导征求意见。根据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对部门单位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充分吸纳。12月24日通过市十五届政府第八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根据有关领导意见进行修改。2021年1月4日与市委《建议》进行对接,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任务及框架进行修正。经过七易其稿,在1月6日形成该审议稿。

2021年5月23日,《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由东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

三、总体框架及重要内容

(一)“十三五”主要任务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突破性成果,一是综合实力稳中有进,二是产业转型优化提升,三是区域城乡不断融合,四是民生福祉有效增强,五是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六是重点改革持续深化。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纲要》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10项)、创新开放(6项)、资源环境(8项)、民生福祉(11项),共确定了4大类35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2项,约束性指标13项。

从“十三五” 实施情况来看,26项指标完成或基本完成目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3项,约束性指标13项;9项指标未完成,均为预期性指标,其中4项指标主要受上级调控、政策、疫情影响。    1.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经济发展指标共10项,均为预期性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率等4项指标均完成或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建筑业总产值、影视产业收入、旅游人次等6项指标因疫情影响及统计口径调整未能完成规划目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0年达54.3%,年均提升1.22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10.4%)基本完成规划年均增长目标值。城市化率完成66%,年均提升0.6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

2.创新开放指标完成情况

创新开放指标共6项,均为预期性指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到位浙商回归资金、外贸出口总额等4项指标均完成规划目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对外工程承包额2项指标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及受疫情影响未能完成规划目标。

3.资源环境指标完成情况

资源环境指标共8项,均为约束性指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工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用水量、细颗粒物(PM2.5)浓度等8项指标均完成规划目标。    4.民生福祉指标完成情况    民生福祉指标共11项,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6项。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均期望寿命、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医疗病床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10项指标均完成或基本完成规划目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未能完成规划目标。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我市要把握好新发展机遇:一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迎来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机遇,二是文旅融合背景下迎来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机遇,三是四大建设背景下迎来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四是高铁时代背景下迎来城市发展能级提升机遇,五是后疫情时代下迎来主导产业发展新机遇。

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稳企业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产业平台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控因素较多,整体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城镇品质提升不快,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生态建设力度有待加大;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防范化解安全稳定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四)到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我市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全省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精彩板块,做到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产业转型实现高端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

(五)“十四五”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金华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干群同心、上下同欲、内外同向,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打赢“五大会战”,加快形成“十大硬核成果”,高水平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歌画东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六)“十四五”发展定位

以“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歌画东阳”为发展定位,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努力成为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样板。

(七)“十四五”发展目标

努力打造两市(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市,百花齐放、文旅交融的文化强市)、三地(人才集聚、生态良好的科创高地,先行先试、互联互通的改革开放高地,系统集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治理示范地)、两园(生态宜居、绿色文明的美丽花园,和谐有序、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八)“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围绕上述发展定位和目标,进一步细化提出了五大类33个指标,其中预期类指标25个,约束类指标8个。综合实力类指标10个,均为预期性指标;创新开放类指标6个,均为预期性指标;城乡融合类指标4个,均为预期性指标;生态宜居类指标6个,其中5个约束性指标,1个预期性指标;美好生活类指标7个,其中4个预期性指标,3个约束性指标。

(九)纲要提出的十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关键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二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三是以新型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是以歌山画水为底色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五是以守正创新为使命积极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六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全面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七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统领构建区域开放新高地,八是以智慧互联为目标构筑发展支撑体系,九是以数字赋能为动力创新构建现代治理格局,十是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四、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东阳市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方式:0579-8665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