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阳是(浙江唯一)“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市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开展美育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艺术监测结果报告》,浙江共11个县市参加监测,在相同类型的样本县中,东阳各方面的表现都居全国、全省前茅。2019、2020年、2021年,金华市教育局发文公布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养监测显示,东阳市学生的音乐、美术平均成绩都位居金华各县市前茅。2020年东阳市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艺术教育实验区,2021年《浙江教育报》以《让每位学生绽放美育之光》为题报道了我市坚持15年探索常态化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的做法。取得各项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东阳长期以来重视美育教育,不断尝试艺术教育创新实践的结果。
一、提高认识,常态化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近十年,东阳一直把音体美课程建设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美育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小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并持续取得成果。市教育局通过规范办学制度规定,要求各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不定期开展抽查与检查,做好艺术课程开设的监督与管理。同时,继续推进“体艺2+1”活动,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内容,在拓展服务时间中提升学生整体美育素养,培养学生具备1—2项艺术特长。
依托东阳工艺美术之乡、影视文化之都丰厚资源,以艺术特色学校、婺剧试点学校、非遗进校园为载体,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利用卢宅肃雍堂、横店影视城等资源,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木雕、竹编、影视、婺剧、竹笛、剪纸、茶艺以及其他民间艺术等精品优质艺术课程,开发了“走进东阳竹编”、“木制榫卯”、“古建筑走进肃雍堂”、“影视道具开发”等美术课程资源,拓宽美术教学内容,强化学校特色。
近年来,音乐教研员带领东阳教师团队积极开发系列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她们精心制作的五个微课程(共165个微课),均被评为省一等奖或省精品微课程。这些微课发布在“浙江微课网”上,为音乐教师的备课、上课、复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是教学的优质资源。微课还被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面向全省推广。
二、保障师资,多样化开展研修活动
东阳市现有音乐、美术教师各200多人,他们分布在全市各中小学。市教育局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研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能力。在提高艺术常态课的教学效率上,成立教研大组,加强集体备课,组织艺术教师开展命题比赛,提升教师质量意识。为了解决薄弱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东阳市教育局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教育共同体、建立三级教研体系、设立教师交流机制等一系列做法,提升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的艺术教育质量。同时,教育局教研室带队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三、强基固本,强化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建设
艺术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是发展艺术教育的物质保障和必要条件。我市依托“教育大会战”及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改善艺术教育环境,装备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室,保证艺术教师有训练室,并按要求添置进行艺术教育所需的器材、设备、教学用具等。2022年举行全市“最美艺术教室”评比,激发学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美化上课所用的教室,为学生创设舒适、优雅的教学环境。
四、搭建平台,丰富学校课外艺术活动
多年来,东阳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每年都必须举办“一年四节”(科技、读书、体育、艺术)活动,为学生打造更多才艺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并将此列入学校考核。如今,东阳全市学校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发展新局面,其中有25所学校被评为金华市艺术特色学校、 多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
东阳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成绩优异,经常名列金华市前茅。例如,从2011至2021这十年间,东阳学生参加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获省一等奖节目达29个(816人次), 省二等奖节目达37个(989人次),省三等奖节目11个(228人次),全国一等奖节目1个(16人次),其中在2013年、2016年,东阳市教育局还获得了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同时,学生的美术作品也是每年在省、市艺术节比赛上获得骄人成绩。
今后我市将扎实开展省艺术教育实验区工作,继续致力打造一支精良的艺术教师队伍,加强学校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创造性地开展艺术活动,相信经过全市师生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美育教育水平一定会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