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教育返璞归真。作为目前我市初中段唯一一所省现代化学校,市外国语学校不断探索“双减”下减负增质的教学之路,满足学生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那么,应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在市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蒋晓东看来,“双减”的难点在于从源头上疏解教育焦虑,包括对应试教育理念的纠偏、考核机制的改革、作业设计的优化等方面解难纾困。
对此,市外国语学校提出了“一五”促“双减”的探索之路,即围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在理念、考核、教学、作业、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改变。
一变变理念。“双减”是国家的政策,在学校需要教师施行,若要实现“双减”,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理念,切实将“减轻学生课外辅导与学生课业负担”转化为当前教育形态之下教师的自主意识,并让这种意识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其次,要变家长的理念。很多家长习惯了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给孩子报相应的补习班,只知道用题海战术提升孩子学习成绩。“双减”下,这些家长反而变得手足无措。最后,要变学生的理念,大部分学生对“双减”存在着较大的认识误区:他们以为,“双减”就是不要做作业,可以轻视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并面对“双减”,也是学校落实“双减”的重要工作。
二变变考核。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决定了教师能否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对此,学校弱化了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强化了对教师校本作业开发、选修课程开发、师生活动组织评比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三变变教学。校初中部教务处主任王森伟认为,“双减”下的教学对象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只有形成合力,“双减”成效才能更显著。其次,教学内容也需改变。除了开齐规定课程外,该校还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设乒乓球、网球、篮球、信息技术等选修、特色课程,满足不同家长及学生特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现有课程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该校不断优化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课程。
四变变作业。校教科室主任陈东辉介绍,学校以往作业都是统一的,如初中语文选用省教研室编写的人教版配套作业本。“双减”下,由各个备课组负责,老师们群策群力,编写出了相应年级的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最大的变化在于立足学情,设定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规定动作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基本学业的需求,自选动作则依据学生个性需求,选择性地完成。”陈东辉说,校本作业保证了全体学生在“吃饱”的同时,满足部分学生“吃出个性”“吃出特长”“吃出品质”。
五变变评价。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变化,该校评价由强调对师生结果性评价,变为强调对师生过程性评价。对师生的评价,学校也不再是单纯地通过试卷考试来评价,而是通过对师生在完成相应任务、目标时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等综合性表现进行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不论是落实‘双减’,还是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东外将以省现代化学校标准,做好每一步的改革与探索,让教师更有情怀,让学生全面发展。”蒋晓东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