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东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发布日期: 2023-11-10 10:16 来源: 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关于印发《东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期间,东阳市探索“文化+”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文化事业保持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东阳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东阳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性、带动性、支柱性和全民性功能至关重要。为践行“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快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浙江省提出设立一批文旅融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国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进一步助推文旅融合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制定和实施《东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推动我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起草依据

《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规划》编制总体思路是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明确“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主要依据

在《规划》起草过程中,我局认真学习研究《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东阳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及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东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二)起草过程

2020年,根据《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东阳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我局组织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召开专题研讨会,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制定了调研和起草方案,委托浙江悦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起草《规划(初稿)》。《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上级规划出台后,又进一步进行衔接完善,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7月,我局就规划内容向发改局、经信局、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8个部门和浙江师范大学旅游研究中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专家教授征求意见,结合各部门反馈意见及专家建议,完成修改,最终形成《规划(送审稿)》。

四、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以促进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主线,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助力东阳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

五、主要内容

《规划》总体框架参照省、市框架构建,主要围绕进一步指导推进东阳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在我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环境提升中的促进作用,开展“十四五”时期的十大任务。具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十三五”时期,我市实现了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文化遗产高效保护、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全域旅游健康发展、文旅融合先行先试。“十四五”时期,国家、省、市各层面都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正加快构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性、带动性、全民性功能将更加凸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与合作平台。浙江省大力开展践行“重要窗口”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东阳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加快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歌画东阳”的总体目标,都对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总体发展方向。甬金铁路、杭温高铁、义东永高速等对外交通不断完善,也将有效扩大我市文旅产品市场辐射半径,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当前我市文旅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全域旅游发展机制不顺、文旅产品结构布局失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制约因素不断凸显。新形势下,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人民期待更高的挑战。如何克服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妥善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长期影响,将是“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突出以全域统筹、文旅融合、数字赋能、区域联动为发展原则,在东阳市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歌画东阳”战略目标指引下,打造百花齐放、文旅交融的文化强市和新时代文化高地,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重点推进“三核一廊”建设,打造“国内首个文创型全域旅游城市”“世界木雕之都与影视娱乐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按照新统计口径,旅游总人数达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0亿元,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游客满意度达90%以上。

第三部分,“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十大任务。针对“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总体目标,结合《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提出完善公共文化供给服务、推进文旅服务设施建设、创新文物非遗保护利用、深化文化旅游跨界融合、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强化文化旅游数字赋能、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加快文旅产业区域联动、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保障。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扩大招商引资、强化财政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土地政策、优化人才培育、加强考核监督等7个方面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六、创新举措

此次《规划》编制,统筹了文化和旅游的整体发展。集中体现在围绕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文旅服务设施建设、文物非遗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跨界融合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整体发展,为打造“国内首个文创型全域旅游城市”、“世界木雕之都与影视娱乐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助力东阳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供给服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把文化建设作为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品牌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基本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强市,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二是推进文旅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空间。以需求为导向,高品质推进市、镇、村三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旅服务均衡发展。按照“文旅共建、主客共享”的理念,启动城区文化旅游空间引导规划,打造一批地标性文化旅游设施,逐步优化公共服务空间布局。

三是创新文物非遗保护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传承。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和文化遗产活化工程,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良性循环。

四是深化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构建互动共享格局。坚持建好文旅融合平台,加快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文化+”和“旅游+”理念,深入挖掘东阳教育、建筑、工艺美术和传统民俗文化,推进文旅产业要素聚集发展,探索文化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文旅融合载体,拓展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促进全域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

五是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全域联动发展。以优化全域旅游空间主题功能布局为基础,构筑“三城一廊”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由横店影视城“单核支撑”转变为横店影视文创娱乐城、东阳工艺美术文创休闲城和东白文博旅游度假城“三轮驱动”,利用歌山画水乡村休闲旅游廊道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构建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六是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拓展文旅产品魅力。扩大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构建东阳全域旅游“2341”产品体系,两大品牌(文创旅游品牌、影视旅游品牌),三类重点(生态度假产品、康养运动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四类新业态(低空旅游、研学旅游、营地旅游、商贸会展游),一个公共产品(公共福利型产品)。

七是强化文化旅游数字赋能,建设文旅数智高地。坚持数字赋能,推进东阳市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改革,推广“智慧横店”模式,深化智慧旅游监测、统计、数据分析等文旅行业管理应用。着力加强数字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数字导航、导购、导览、导游等旅游服务功能,丰富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建设成为浙江省文化旅游数智高地。

解读单位: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解 读 人:金乐倩

咨询电话:0579-8665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