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发布日期: 2023-11-08 10:34 来源: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 字号: [ ] 浏览次数:

政策原文:关于印发《东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和治理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窗口”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和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坚定扛起赓续婺之望县荣耀、再创东阳发展辉煌的历史使命,为高水平推进美丽东阳建设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二)起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审议稿)》、《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东阳规划纲要(2020-2035 年)》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是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把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综合交通体系,有效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坚持安全为基、系统治理。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坚持底线思维,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深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强化科技支撑和数字赋能,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坚持开放协作、全民共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提升全民生态自觉,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共治体系。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0年10月上旬,由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牵头,召集有关部门、乡镇等,召开前期协调会,向参会人员传达相关要求、进度安排、清单解释等,收集相应资料;2021年2月,完成规划首次征求意见稿,提交生态环境东阳分局各主要科室内部审核;2021年6月,完成二次征求意见稿,并通过钉钉征集发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水务、住建等部门意见,收集到8条修改意见,全部采纳;2021年7月,形成规划送审稿,并组织专家评审。2021年8月,形成规划修正稿,报市政府审议。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展望2035年,高标准引领“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奋力赶超、争先进位。

——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市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稳步增强;全民生态自觉稳步提升。

——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初步建成。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绿色文明的美丽花园。 “中国横店”打造成为“中国样板”,“歌山画水”的新时代和美乡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实现全域美丽。

——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水生态健康初步恢复,全域水体稳定达到Ⅲ类以上;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双控双减”,臭氧浓度在2025年出现拐点,超标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得到安全利用,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化浙中生态廊道东阳段建设,筑牢浙中生态安全屏障;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有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本满足公众需求。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企业自治实现良性互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二)主要指标

“十四五”期间共设置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指标13项,其中约束性指标9项,预期性指标4项,涵盖环境质量、污染减排、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低碳发展五大领域。

五、主要内容

本规划的基本框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是背景与形势部分。主要阐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部分。着重强调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明确了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

第三是重点任务部分。这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共设置了十项工作任务,即:“突出源头管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控排温室气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协同控制,深化大气环境治理”、“深化五水共治,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分类防治,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实施闭环管理,全域建设无废城市”、“统筹保护修复,严守生态安全屏障”、“强化风险防控,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推动数字赋能,提升环境智治能力”。

第四是保障措施部分。主要阐述保障规划推进实施的“组织领导”、“投入保障”、“信息公开”、“宣传引导”、“评估考核”等五个强化。

第五是重点工程部分。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8个领域共计33项重点工程。

六、创新举措

创新举措方面注重做好规划衔接,凸显东阳优势。既与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又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我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相衔接,使本规划符合我市实际,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七、下一步工作

生态环境东阳分局会同发展改革局,协同建立部门推进规划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指导、协调及监督作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乡镇、街道要对本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当地实际,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生态环境东阳分局加强《规划》实施评估,按时提交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解读单位: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

解 读 人:副局长 王金群

咨询电话:0579-8932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