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信息等

东阳市公共交通基本情况

发布日期:2024-12-09 18:24 来源:东阳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公共交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确保城市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公交优先战略,高度重视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我市公共汽电车线路数和车辆数持续增长、车辆装备不断提档升级,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共同为东阳公共交通转型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24年底,我市现已开通轨道交通1条,公交运营企业3家,运营公交线路185条,公交车452辆、站场12个(处),布设公共自行车站点242个,公共自行车8800辆,共享电动车10500辆,已初步构建起“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出租车/网约车”五位一体的大公共交通体系。

二、发展成效

(一)坚持高位统筹,科学擘画公共交通发展蓝图

一是突出高位推动。为积极推动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市政府将公交惠民列入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建议项目,以周密部署确保责任落实;积极出台《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阳市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政发〔2024〕8号),推动政府发挥公交公益属性,开展市域公交票价“一票制”改革,同时配套公交优惠政策。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将规划摆在公交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2024年,我市编制《东阳市公共交通运输专项发展规划》,科学预测发展需求,深度系统剖析公交症结,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近期补差距,远期争一流”的公交发展两步走战略,积极推进全域公交一体化发展,以网络建设、场站支撑和绿色出行三大板块为核心,科学擘画我市公共交通发展新蓝图,规划将作为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坚持硬件支撑,持续完善公交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聚焦公交网络优化。贴合群众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线路,进一步织密绿色交通服务网络。目前,我市共运营公交线路185条,其中城市公交46条,城乡公交139条,镇村公交64条。未来,我市将以《东阳市公共交通运输专项发展规划》为指引,持续开展线网优化工作,推动公交和金义东轨道交通深度融合,持续优化线网提升服务。

二是强化公交场站支撑。以“强化衔接、依托枢纽、分散布局、层次分明”为原则,我市已投用城市公交场站3处,乡镇运输服务站9处;同时,将以“巍山、南马、横店”为核心,积极打造城乡公交服务锚点,全面推动“一镇一场”建设工作,持续完善各乡镇场站充电设施配套。

三是推动公交低碳转型。我市积极推进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加快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市财政对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予以100%的资金采购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共运营公交车辆452辆,新能源车辆占比49.3%。

(三)坚持多元发展,不断探索特色化精细化服务

一是强调公交兜底接驳。以东阳北站、高铁横店站运营开通为契机,积极开通公交接驳服务,共开通接驳线路8条,以“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班”为原则,无缝对接高铁夜班车抵达时间,竭力做好运输保障工作,不断护航市民和游客出行。

二是探索公交六进。积极开展公交“六进”服务试点工作,已开通公交“六进”服务线路34条,将公交运输服务延伸进小区、园区、学校、医院、商圈、企业,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探索交旅融合。持续加快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已开通旅游公交11条,线路覆盖我市横店明清宫苑、圆明新园、南马花园村游乐园、落鹤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东白山风景区、天山云海观赏地、象田生态文化村、西垣香榧基地、斯光水果产业园、白泉生态文明示范村、溪口小长城、蔡宅古民居等主要景区,探索形成“交旅融合、主客共享”的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打造东阳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四)坚持智慧赋能,大力培育公共交通创新动能

一是深化智慧平台构建。不断升级迭代公交智慧调度平台,以智慧手段赋能,持续推动我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公共交通准点率已达到98%以上,公交运行规范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人车信息交互。持续推进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改进公交站点到站车辆时间的预报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在吴宁东西路、人民路等市级核心客流集散点布设28处公交电子站台,帮助市民及时了解车辆到站情况,增强市民乘坐公交的体验。

三是扩大移动支付覆盖。我市与支付宝、东阳农商银行、中国银联浙江分公司合作,启动城乡公交“移动支付”民生项目,市交通运输公司运营的128条线路、230辆公交车安装了刷码机,城乡公交车辆实现了既可以银联刷卡支付,也可以刷乘车码支付的多种支付方式有效联动,给群众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三、下一步工作

未来,我市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锚定“交通强市”建设目标,通过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改革创新,主动对接,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体系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公交+N”的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全市居民畅行无忧、出行方便,在公共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