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机构概况

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职能

发布日期: 2024-06-17 11:33 来源: 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
机构全称 : 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机构负责人: 王晖
联系方式: 0579-86675710 机构地址: 东阳市振兴路609号
办公时间: 工作日:8:30—11:30,14:00—17:30(夏)/13:30—17:00(冬)
浏览次数:

机构名称

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机构地址

东阳市振兴路609号

机构邮编

322100

公开电话

社保咨询:0579-86626825,欠薪投诉:0579-86631183,人事档案:0579-86675230

监督电话

0579-86675710

电子邮件

dyrsj@qq.com

机构网址

http://www.dongyang.gov.cn/col/col1229303754/index.html

内设机构

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职能范围包括三大块:人才人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人员范围涵盖七大群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城乡居民、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关(企)事业退休人员,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参保人员等等。业务范围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录用、调整与退休,人才引进、职称培训、工资福利、调解仲裁、就业创业、劳动用工、劳动监察,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城乡居民养老、工伤、失业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参保及待遇支付工作,共210多项具体办理事项。局机关内设科室9个: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基金监督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工资福利科、人才开发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创业科)、劳动关系科、社会保险科和监察执法科。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编制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拟订相关政策、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领域的统计工作。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事项,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有关重大信访事件和突发事件。

(二)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企事业单位人员、机关工勤人员收入分配、福利和退休政策,建立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综合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人事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下退休人员和部分原市管、行政调企业退休干部的综合协调及管理工作,指导、协调、督查“两项待遇”的落实。负责政府表彰奖励和评比达标工作。

(三)承担人才开发有关工作。协同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工作有关重要政策措施,指导和协调全市人才选拔、培养、引进等人才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博士后和留学人员的综合管理。负责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综合管理,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负责技能人才队伍综合管理,推进技工院校建设,组织拟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政策。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流动制度。负责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有关工作。

(四)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失业预测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完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负责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家庭服务业发展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五)统筹拟订全市劳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拟订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拟订完善工时制度和职工休假制度。负责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和工资薪酬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违法案件。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负责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工作。拟订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和标准,依法对其基金进行监督。组织拟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及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办法,审核相应基金预决算。组织实施社保基金预测预警分析,拟订应对措施,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管理所属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完善相应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负责社会保障卡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七)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八)职能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体面劳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破除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加强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和改革落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