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东阳龙将赴京展演,添彩元宵佳节

发布日期:2025-02-13 16:30 来源: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次数:

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申遗工作成效,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于2月11-12日(正月十四、十五)在北京中轴线举办“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该活动将金华的龙舞(浦江板凳龙)、板龙(东阳许宅花灯)、浦江鱼灯等非遗项目赴京展演。

东阳板龙 匠心创意谱新篇

板龙(许宅花灯),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作为东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龙灯,彰显了东阳人民的百工手艺,在浙江省各类板凳龙中独具一格。本次金华进京展演的板龙(许宅花灯)共3条,一大两小,由花灯制作技艺(东阳针刺无骨花灯)代表性传承人许宾制作。

许宾本次制作的3条龙均以中国红为主基调,龙头采用许宅花灯的传统型制,鳞片为东阳南乡一带龙灯特有的“斧头鳞”样式,尽显威武霸气。龙背上贴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祖国山河好,华夏气象新”等书法字样,寄寓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作为“85后”传承人,许宾深知龙灯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本次他在延续传统龙灯竹编骨架的基础上,为板凳龙加入多处新颖的设计:用棉布代替传统的棉纸进行裱糊,大大降低运输、演出过程中龙灯破损的可能性;龙珠和龙眼可随人的舞动而活动,活灵活现;龙爪上装饰两盏东阳针刺无骨花灯,龙背上的文字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彰显精致感、立体感;考虑到演出现场不能使用明火,龙内部用灯泡代替蜡烛。他在制作过程中,还借鉴其他地区龙灯的骨架形状、彩绘手法,并融入竹编、木雕、绘画、剪纸等多项传统技艺。

实际上,本次参加“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将是板龙(许宅花灯)第5次亮相北京,仅最近2年,许宾就携该项目参加了2023年国家大剧院“婺风遗韵·春天里”金华非遗周活动、2024年中国非遗馆国际茶日“婺风遗韵”系列活动和“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除进京展示之外,他也会组织由许宅村民、东阳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组成的“舞龙小队”,在浙江、江苏、安徽、重庆等地广泛开展板龙(许宅花灯)的展演推广活动。

一条板凳龙,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吉祥的朴素心愿,传达了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许宾期待,在本次活动中,东阳的板龙(许宅花灯)能展现出最好的一面,“金华的龙灯本身就很美,我努力把它做得更精致,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希望能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日后还要争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来源:金华非遗

一审:吴海刚

二审:黄俊成

三审:葛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