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思远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基层是抓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脱离基层就是新的形式主义。全市干部大会锚定2026年GDP冲击1000亿元,重点要在五个方面聚力攻坚突破等目标任务,基层更是主战场、主力军。必须在全市兴起大力服务基层之风,把服务基层作为突破突围的有力支撑。
服务基层就是要为镇街减负赋能。无论是项目推进、平台拓展、要素争取,还是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平安稳定,都是牵涉面广、难度大的“硬骨头”“铁钉子”,这些工作无一例外,都会落到镇街的肩头。为镇街减负赋能,就是让镇街干部集中精力干实事。要科学划定镇街与部门的职责边界,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使镇街能够集中力量处理核心工作、攻坚主要任务。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遗余力把镇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更迅速、更有力、更彻底,让其无后顾之忧。要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形式主义和过度留痕的要求,让镇街干部轻装上阵,真正腾出手来扑身到突破突围、实干争先的工作大局中。
服务基层就是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部门作风好,当地的营商环境就好。当前,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更要为企业做优服务,助其在逆境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前大环境,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出台更多助企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筑巢东阳;要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涉企事项的办事效率,同时杜绝扰企行为,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安心静心谋发展;要时常入企问需送计,积极宣传并推动惠企政策的精准落地,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只有以实力“宠企”,让企业发展好了,实力强了,当地的经济活力才会欣欣向荣。
服务基层就是要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作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基层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前沿,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这里汇聚。要倾听群众呼声,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建立快速回应机制,及时跟进解决,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改善。只有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推动东阳突破突围的强大合力。
服务基层无止境。如何把服务基层工作做深做好做到位,不仅考验各级党员干部、各个部门单位的治理智慧,更考验作风建设。只有把每一个基层“微场域”服务好、治理好,才能集结最大多数的力量,为东阳突破突围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加快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阳篇章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