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发言丨农业界马康: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 ||||||||
|
||||||||
记者 张奥琳 摄影 胡扬辉 省委书记王浩在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上提出,乡村产业振兴要“加快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目前,全省已建成10亿元以上县域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年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市土特产资源丰富,香榧、火腿、红曲酒等产品广为人知,但还缺乏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土特产的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偏短、偏弱,品质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稳定,品牌作用发挥不强等问题。 对此,建议摸清家底,制定产业规划。全面梳理我市土特产资源,重点关注具备规模化生产潜质的土特产,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镇乡街道的土特产主导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针对有市场前景的土特产新业态,进行“一业一策”精准扶持,引导土特产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科技赋能,延展产业链条。通过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引进茶叶、香榧机械化采摘及元胡、贝母等中药材机收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数字化与标准化,以新质生产力加速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智慧、高效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鼓励支持新型产品的创新研发,拉长产业链,发挥产业联农带农作用,让更多人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增值效益。 品牌强农,提升产业价值。发挥好“东白”品牌效应,将更多东阳土特产纳入“东白”品牌,走品牌强农之路,让土特产从高品质走向高价值;挖掘东阳土特产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设计、文化创意等方式,形成文化IP,传递文化价值;加强对“东白”品牌土特产的生产过程监管,完善土特产生产标准;创新推广方式,除利用传统电商、社交媒体、展会外,借助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提升“东白”品牌知名度。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